到正德二十年,有些老人离开了朝堂,还有些人甚至离开了人世。

  王鏊只是其中一个。

  张璁之所以能在朝堂上呼风唤雨,除了顶着一个最会给皇帝办事的头衔以外,还有个好运气。

  就是杨廷和始终没有起复。

  正德十一年,杨廷和激烈顶撞天子,惹得龙颜大怒,事后在王鏊等人的斡旋之下,天子总算在气消了以后将他从大牢里放了出来。

  但并未同意让他再入庙堂。

  朱厚照的考虑有两个。

  其一,杨廷和和其他人不一样,这是他的潜邸旧人,是他从弘治十一年就招揽的心腹,按道理说,年头久了,总该是有些感情的,不至于一朝翻脸。

  可也正是因为年头久,当他顶撞的时候,朱厚照才更加愤怒。

  如果是不知道哪里跳出来的御史聒噪几句,朱厚照倒不会与其一般见识。可他呢?多年的君臣相处,他难道不知道自己当这个皇帝是昏聩还是不昏聩?

  其二,正德十一年时,朝廷清理的江南大案,引起了清流激烈反弹,使得皇帝重新调整自己的用人思路。张璁、王琼、张子麟等一票人马粉墨登场。

  杨廷和是王鏊一样的老派人物,他过时了。

  之后的几年间,再把他搬出来放在张璁的前面,实在没有意义,治国的思路也显得不伦不类。

  而这当然也是更为根本的原因。

  王、杨两人一走,张璁终于凭借推动天下清田令坐上了首辅的位置,至此也迎来他意气风发的这几年。

  当然了,踩着尸山血海上去,肯定是骂声一片。

  而且他登此位时年仅四十四岁,是先前众多宠臣都不曾有过的际遇,也容易遭忌。

  但他并未辜负皇帝的重信,否则又凭什么立足朝堂。

  正德十三年天子改革大明南洋公司,张璁鼎力支持,之后征讨叶尔羌,张璁作为首辅居中调度,全力备足粮草。

  可以说,正德皇帝勤政不假,但这几年并没有特别困难,因为很多事都是张璁替他做了。

  除了会办事以外,张璁也如机器一般勤勉。

  似移民入川、移民入台、推广新疆种棉,振兴棉纺织业,推动科学项目的历年评选,确保三司会考顺利举办,且其制度一年较一年完善,帮助皇帝设立田长制,严格防范宗室、宦官侵占田亩,限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