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君选择历来都是很大的事。

  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保证不了嗣君的能力,但名分、血统为重,这代表的是长幼、尊卑秩序。

  能力么,次一点就次一点,至少大臣们是这么想的,尤其是明朝的大臣们,他们最喜欢的就是仁宗、孝宗、穆宗这种皇帝了。

  反正不和他们急,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反倒是朱厚照这种很有主见的君主令他们头疼。

  宪宗皇帝其实也有几分吃了这个亏的味道。

  不过朱厚照始终是很难接受放着一个更好的不选,然后选个次些的。

  什么他妈的万世基业,千秋万代,他压根没想过能开个八百年王朝,这不是胡扯嘛,五百年后都21世纪了,怎么可能还搬出个皇帝天天跪他,开玩笑。

  而且咱不缺英雄,后面几百年出过的风华绝代的人多了去了,五百年后那是他们的使命与职责。

  他想的就是,在他能掌控的范围内,把这个国家的兴盛之象也延续下去。

  这一百多年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工业革命的前夜,换个明穆宗那样的上来,然后把一切都遵照儒家大臣的意思改为原来的样子,那也不要引经据典、论古述今的和他谈什么嫡长子继承制的好处了,好好等着满洲人来割咱头发吧。

  当然了,秘密立储制不是说没有弊端。

  虽然是样本不足,但明显可见的弊端有三个。

  第一,新君登基会措手不及。因为秘密嘛,天子不会刻意培养某个人,否则你叫所有人都看出来,那还秘密个屁。

  而没有了太子,自然就没有太子党,那么新君登基就少了一帮班底。也就是说嗣君实力不突出,不像太子名分定下,人家名正言顺,手上的力量是压倒性的,一点乱子不会有。

  简单的说,秘密立储会让新旧君主交替的阶段,更具风险性。万一有什么人给你来狗急跳墙,用物理手段决定呢?

  既然大家都有机会,那么到了谜底揭开的时候,人心必然不够稳。甚至已经登基了,还会引发一些争斗。

  第二,秘密立储,全赖皇帝一人决策,万一皇帝决策错了呢?比如人们普遍认为道光皇帝不应该立自己的皇四子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因为明显是皇六子奕欣更加有才干。

  甚至有没有可能,让奕欣干,咱晚清的悲剧能避免一些,不说别的,奕欣至少活得久,咸丰登基是1851年,奕欣可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