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原是天府之国,去年费爱卿入川时,朕确实有过些期冀。我大明虽疆域万里,但如蜀地这样宝地的地方也不多,可惜先有洪涝,再有旱灾。”

  提到这一块,朱厚照也多少有些痛心,“盛唐之时,四川更有扬一益二之称,可到了我大明,四川一年税负一年的税粮不过100万石左右。”

  这个水平,基本上和福建一个数量级,那可是个遍地丘陵和山地的省份。

  当时的益州就是蜀地,是天下数一数二繁华的地方。到宋代之时,这里也是稻田遍野、桑麻遍地,人口更是超过1300多万。

  “费爱卿觉得,究竟如何才能繁荣四川?”

  费宏禀报,“宋末元初,四川遭兵燹荼毒,十室九空,人口锐减,当年太祖皇帝也曾移民入川,但时至今日,四川百姓之数也不过三百万,比之财税重地尤为稀少。”

  明中期,浙江、江西、南直隶都有上千万的人口。一个天府之国三百万人,着实有些少了。

  朱厚照负着手,他在想或许也和大明的重心都在北边有关系。整个两百多年,最大的威胁就是北方的少数民族。

  而且移民这种事情,对于安土重迁的中国人来说不太可以接受。即便真的心理接受了,四川那么远,怎么过去?

  有田的百姓不想去,没田的百姓估计都走不到那地方。

  但四川地区的自然禀赋确属上佳。

  朱厚照心中生出一个念头,在他的有生之年,必定要改变四川的面貌。

  实际上,若无人为干预,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明末,不过好不容易恢复了一点生气,又遇上张献忠入川,人口再一次锐减。

  所以基本上明清两代,四川都没喘过来气。

  但即便如此,四川按照‘亩均’的税赋数据来说,一直高于大明的平均水平,说穿了还是这里条件好。

  人多,有时候是会造成人地矛盾紧张,但是人少也一样会萧条。尤其在没有大机器生产的年代,人不足,就是劳动力不足。

  “朝廷得有个上位规划。”朱厚照心中升起这样的念头,“一方面是流民遍地,一方面又是人口不足。地区隔绝、交通不便又使得相互之间难以沟通,若是任其发展,仅靠顺其自然,怕是难有成效。”

  这个时候离四川比较近的流民在荆襄一代。因为湖广‘王爷’太多了。

  “陛下圣明。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