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返回舱的胶卷是拍摄北美上空的,回收失败——打开返回舱发现里面的胶卷已提前曝光了。第五个返回舱又在北美大陆重新拍了一遍。

天眼一号每3~4天找准一次轨道拍照和弹出回收舱,等六个回收舱的胶卷拍完,天眼一号的使命就完成了。

——这就是胶卷返回式侦察卫星最致命的问题,它的“快门寿命”太少了。6个返回舱最多960张照片,就算是唐华设计的天眼一号的放大版,装12个返回舱,也就是1920张胶片,按1920次快门,胶卷用光了,卫星报废。

造了个这么昂贵的镜头、照相系统,塞到卫星里,又用300吨重的运载火箭把它打上太空,按960次快门就成了太空垃圾,有点浪费。现在哪台照相机没有几万次十几万次快门寿命的。

而且如果作为军事侦察用途,返回式侦察卫星即便用最便捷的路径,也得是拍照的四天后总参谋部才拿到照片,战术价值已经比较低了。

……

所以,唐华想要的是高分某某号,或者说“锁眼”11。

1973年,美国研制锁眼系列侦察卫星的第11个型号,划时代地采用了数码成像、天地数据传输,完全颠覆了以往照相侦察卫星的使用模式。从此以后,照相侦察卫星的隶属单位就从总参谋部地图测绘部门,转到了总参谋部的作战部门。扯到哪里了,在中国,这种卫星一定属于国务院国土资源办公室。

锁眼-11的数码相机分辨率是800x800像素,也就是64万像素一张照片,高分系列因为摩尔定律的缘故,起步就是4000万像素,接着就到上亿像素了。当然锁眼系列卫星到90年代也搞出了上亿像素的型号。

以唐华目前手头掌握的技术,第一代数码成像侦察卫星的像素当然是锁眼-11那一档的了,800X800,64万像素,或者比这略好一点。

数码成像侦察卫星要跨越的技术不只是分辨率这一道槛。

“唐华,你说的那个终极照相侦察卫星,为什么有11吨重?!”钱学森看着卫星体系的发展规划,“现在在天上拍照的那个天眼一号,才2.1吨多一点,不到2.2吨吧。”

唐华:“天眼一号的光学口径610毫米,目标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