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算用2.4米口径的光学镜片,焦距也会很长,卫星像个大炮筒。我打算让它达到3米的分辨率,CCD水平提高之后改进型要达到1米的分辨率甚至更小。”

“特别重的第二个原因,是目标星要长期在轨工作,寿命至少要达到8年,10~15年最好。这8年时间它拍照的时候调整姿态,要启动微小发动机;如果地球某处有突发事件,需要侦察卫星在一两个周期内掠过热点地区上空,卫星要启动推力较大的变轨发动机。”

“因此,上天的卫星必须带够8年正常使用强度的燃料,这也是很大的一块重量了。”

钱学森想了想卫星拍出的1米分辨率的照片会是个什么景象,然后说:“唐华,你这是要监控全世界啊。”

“掌握世界各国动态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条件。”

……

“还好,火箭这边,目前规划到的最大的运载火箭,能把十几吨的载荷送上太空。”

钱学森摆出一个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模型。

芯级直径3.4米,装4台75吨发动机,总推力300吨。四个助推器直径2.25米,各装1台120吨发动机,起飞的总推力达到780吨,可以把600吨左右的火箭推上天去。

“这火箭我们估计能把14吨左右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本来是打算用来发射载人飞船、月球探测器之类的东西的,”钱学森说,“你的终极照相侦察卫星,只能用它来发射了。但我得先说明一下,这个火箭要很多年以后才能做出来。”

唐华:“那就正好了。目标星的光学照相系统,CCD和高速数据处理芯片,各种发动机,姿态调整系统都要新研制,没个几年也搞不定。鉴于这个火箭如此给力,老钱,那我就把卫星设计改一改,往12到14吨的重量上靠?”

……

1959年5月,“蛰伏”了一年多的中国航天重新恢复了热度。先出来暖场的是天眼一号卫星的发射。报纸很早就发布了拜科努尔航天发射中心的照片,火箭外壳刷的苏联、中国、东德三国国旗勾起了大家的兴趣。再看文章介绍,这次是由苏联出火箭、中国出卫星,东德制造了卫星上的照相机,社会主义国家大协作。

以前的月球号运-->>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