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之后,试飞员就在靶场用23毫米机炮“哒哒哒”,还试着低空投透航弹训练弹——歼教-1腹部的副油箱挂架也能挂炸弹。

这歼教-1怎么看都有点像F-80“油挑子”,也是平直翼,速度不算太快(和米格-15比),能丢炸弹。当然,它的主要功能还是训练飞行员。

新设计的飞机还没有命名,陆孝彭也不知道这飞机是“轰”打头还是“强”打头。双发两侧进气布局,两台布里斯托尔/奥林巴斯系发动机,总推力10吨,最大起飞重量25吨。

下发的规划书里面明写了:不设内弹仓,要求每侧机翼下3个挂架,机腹1个挂架最多可以挂载4枚鹰击系列空舰导弹和1个副油箱,或是2枚鹰击和3个副油箱。

至于最外侧的那个小型挂架,现在给出的规划书里面,是挂空对空导弹的……

屠基达听到“10年”这个词,不服气地说道:“要是我们真的10年才搞出来这一种飞机,那就太对不起国家了。至少应该提前两三年吧,至少……提前一两年?”

“歼教-1全重才8吨,这个飞机一下子到了25吨,哪有这么容易搞出来。”陆孝彭说。

“您50和51年的时候协助研制防空导弹,不就是几个月就搞出来了吗?”

“那是导弹,不是飞机,而且,唐部长在亲自参与设计。”

……

对于成飞,唐华从53年开始就给他们定好了战略发展路线:

使劲浪,可以浪十年。

当然,开辟第二条米格-17/21总装生产线这种小工作是要做的;歼教-1这种简单的飞机量产也是可以的。

不过,10年之内,成飞可以只有这两种实体产出,然后研发部门可以不停地开脑洞。

但是成都的发动机和飞机研发部门,大可以开脑洞大胆设计。比如这个战轰,要求能导弹攻击,要求机头装大型雷达,要求了航程,其他没了,让陆孝彭和屠基达自由发挥。

不但是飞机设计,在MK102发动机敲定之后,成都的发动机研发部门也接到了任务书:第一、试试给这发动机加加力燃烧室;第二、试试给这发动机加外涵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