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史。”

    六月下旬,数艘来自朝鲜海岸的“商船”在鸭绿江口的西安平靠岸,尉阳甫一下船,就见到了笑吟吟的陈平在不远处,连忙过去见礼。

    陈平算是除张苍外,与他们家最亲近的人了,尉阳知道,仲父很器重陈平,留则为守,出则为使,地位远超其他人。

    “又在海上晒黑了几分。”

    陈平与尉阳说话,亦是熟络的语气,他笑道:“有了季风,新航路果然远胜旧航路,我才在西安平安顿下来没几日,你却已将这片海绕了两圈,又回来了。”

    没错,继五月初第一次远航后,尉阳已经又经历了两次航行,第二次时,他们的船只在鸭绿江口与陈平的粮船擦肩而过,只打了个招呼,这第三次,特地在西安平靠岸,却是有胶东的消息要交给陈平。

    尉阳奉上黑夫的亲笔信,陈平当面拆开观看,里面的内容,除了询问西安平近况,陈平是否与扶苏大军接上头外,就是叙述胶东舟师接下来的计划……

    陈平读罢后,哈哈大笑起来:“这的确是郡君会做的事,可别吓坏了朝鲜的箕氏国君!”

    将信放入怀中,陈平问尉阳道:“这两次远航,收获如何?”

    “一回生二回熟。”

    尉阳自信地说道:“第一次只去三艘船,第二次五艘,此番已是七艘,对那跨海的航路,吾等已是越来越熟悉了,就算仲父命舟师远航,我亦能为之引路。”

    相比于第一次直接失踪一艘船,后两次倒是有惊无险。第二次时,有艘船被大风吹断了桅杆,旅顺修理,而这次,有艘船中途漏水,停在了满番汗。

    “各地的纬度,吾等也偷偷测好,沿岸合适的泊点,也一一探明,只是……”

    尉阳咬了咬牙,心有不甘:“只是那艘失踪的三百斛船,下落不明的上百袍泽,依旧不知音讯。”

    这两次出海,船队特地分出两艘船,在那艘三百斛船可能失事的海岸附近巡梭,尉阳甚至主动请命去找。但他们沿着朝鲜贫瘠的海岸线走了许久,甚至登上几个无名岛屿查看,仍一无所获,连沉船残骸也未找到。

    这很不寻常,徐福猜测,或是那艘船折断了桅杆,舵也失灵,被那阵忽如其来的西北风,卷到更南方去了。

    朝鲜海岸数百里,蜿蜒曲折,再往南,绕过一个很大的海角后-->>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