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书院的招生结束了,看到方醒此次还是只招收了四十名学生,那些文人骚客无不兴高采烈,为此秦淮河的画舫生意都好了许多。

    陪伴朱棣处理国事不是件轻松的事,一天下来,杨荣只觉得脑袋里嗡嗡作响,回到家就只想休息。

    杨荣虽然刚刚升为翰林学士,可俸禄并不算高,但朱棣对身边的近臣出手不小气,所以日子过得还行。

    “父亲,这是家中最近的出入账本。”

    刚闭眼,三儿子杨锡就来了。

    子女多了,开销就大,所以杨荣每月都要核查一遍本月的开销,看看儿子们有没有大手大脚的花钱。

    杨锡把烛台拿过来,站在边上不时为某笔支出解释一二。

    看到一半,杨荣指着一笔开销道:“三十二个铜板,五十九个铜板,最后一个更是八十一,怎么没计算总数?”

    杨锡看了一眼,随口答道:“三者相加,总计一百七十二个铜板,孩儿稍后补上。”

    说完杨锡就觉得不大对劲,侧脸就看到了杨荣那探寻的目光。

    “为父记得你对算术不精,怎么突然就开窍了?”

    呃……

    杨锡的眼神有些躲避。杨荣就皱眉道:“父子之间,而且还是关于学业的事情,有何不能说的?为父只有欢喜的份。”

    杨锡低声道:“父亲,孩儿买了兴和伯的数学。”

    杨荣的手抖了一下,然后不动声色的道:“学多久了?”

    噗通!

    杨锡跪下忏悔道:“父亲,孩儿不该去学科学,孩儿错了。”

    科学在儒家属于过街老鼠,杨荣本身就是进士出身,按理应该属于铁杆的儒学捍卫者。

    可杨荣呆呆的看了杨锡一会儿,就说道:“罢了,这账册你拿回去,以后记得不可疏漏。”

    杨锡大感意外,喜滋滋的出去,却没看到自己老爹的脸色马上就变了。

    杨荣摩挲着扶手,喃喃的道:“这就是润物细无声啊!”

    ……

    方醒不乐意去早朝,特别是在张淑慧临产的时候。

    可朱棣最近看他很顺眼,前次早朝还特地问了方醒为何没来,所以这次他再也躲不过去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