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之中,各种蕴意不同的目光在看着朱瞻基,有欣慰,有喜忧参半,甚至还有恶意的……

    “皇爷爷,我大明当让异族人畏威,而不怀德!”

    朱瞻基那刚过完变嗓期的声音在宽敞的宫殿中回响着。

    “我大明之德,只可施于我大明之百姓,而异族,不值得!”

    朱棣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的孙子,右手摩挲着新换的镇纸,良久道:“拿了去,凌迟!”

    “陛下饶命……”

    “陛下,那兴和伯在临走时对海门卫的人说了,他说他还会回来,要乘坐遮天蔽日的船队去倭国……兴和伯有反心啊陛下!”

    一直委顿的张全大终于被凌迟的恐惧惊醒了,他哭喊着,挣扎着,甚至还想通过攀诬方醒来获取免死。可几名侍卫轻车熟路的堵住了他的嘴巴,随即就被拖了出去。

    当呜咽声渐渐远去后,宫殿中显得有些诡异的静谧。

    朱瞻基左右一看,心中有些郁郁,就躬身道:“皇爷爷,孙儿告退。”

    朱棣点点头,等朱瞻基远去后,才幽幽的道:“朕的皇太孙英气勃发,你等当好生辅佐才是。”

    “是,陛下。”

    整齐的回应后,群臣各自退去。

    至于说方醒有反心,这个没人会相信。

    方醒的麾下不过是那点人马,你倒是反一个给我看看?

    杨荣和夏元吉走在一起,他想起朱棣的话,就低声道:“维喆,陛下这是什么意思?是觉得太孙被兴和伯教的好呢?还是说教的不好。”

    夏元吉正想着户部的那一摊子事,闻言哦了一声道:“殿下从小就跟在陛下的身边,可谓是知之甚深,你们就想着让太孙守成,可陛下究竟是如何想的,你们知道吗?”

    杨荣砸吧着嘴,摇头道:“陛下崖岸高峻,看不懂啊!”

    大明的文官希望君王是按照他们想象中的那种模式被培育出来,简而言之,那就是要做仁君。

    所谓守成,就是君王垂拱而治,而文官们治理着这个国家,大家最好在大明的国土边缘修建一圈敌人永远都无法攀登的高墙,然后……

    这就是不少文官的终极梦想:关起门来,咱们研究一下如何实现三代之治不是更好吗?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