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天问剑

  周子太极顺成人,陈抟无极逆成丹。

  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虚无合自然。

  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

  苏轼许久没有说话,佛印也是,两人之间的沉默,好像是在较劲儿一样,就看是谁先坚持不住。

  “呼。”苏轼呼出一口气,“明天开始,跟我读书!”

  六个月的时间,慕容极拿出了自己高考时候的劲头,现在自己才十四岁,精力蓬勃的年纪。

  慕容极像是不要命了一样学习。

  让慕容极注意的是,苏轼身边的两个书童,高俅和林灵素,这两个人,一文一武,真的是耀眼无比。

  这个年纪的高俅,绝对在同龄人之间无比的耀眼,他有着超脱于同龄人的学识和见解。

  慕容极经常在学识上被他按在地上来回碾压。

  一个能在苏轼文章上添砖加瓦的人,怎么可能差,为了琢磨苏轼的心思和意识,时常盯着苏轼的作品耐心研究。

  这份本事,慕容极是佩服的,也大概是这个时候,高俅练就的琢磨人心的本事,忽悠的宋徽宗引为知己。

  另一个林灵素也是厉害的,一身功力,和慕容极打的不分胜负,慕容极这个年纪,是因为拜得名师才有的成就。

  而他却是跟在苏轼身边,学习了诸多杂七杂八的本事。现在的他,还未曾遇见那个让他得道成天师的人。

  六个月的时间,弹指而过。

  苏轼要回去上值了(其实就是游山玩水),慕容极和他两个书童帮他打点行李。

  还要听着苏轼时不时的絮叨。

  “你师父的书我看了,还是那句话,他有成宗做祖的实力,就是不知道有没有那个运道。”

  “不过,我喜欢上面的一句话,事无两样心有别,借假修真常清静。”

  “这句话几乎就涵盖了儒释道三家。”苏轼长叹一声,随后大笑起来。

  慕容极没有回话,只是默默的收拾着东西,这种如同神经病一样的,他已经见怪不怪了。

  大概是他们这种人,总是有些神经,就如同李白,据说就时常发癫。

  “你师父讲究一个“诚”字,可以说是他这一身本事的极致了,如同孔子的仁,孟子的义,能够走到这一步的,当真是让我心生羡慕啊。”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