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目标始终是“四象”结构,镀膜只是钥匙,不是答案。

  “周瑞,你说未来‘四象’结构在陶瓷表面附着,可以作为研究方向么?pet材料还是太脆弱了一些。”

  周瑞停下了动作,想了想说道:“pet虽然脆弱,但胜在便宜,并且重量低,通电后硬度还是有一些补正的,但如果是陶瓷,那只能是特种陶瓷,成本可就不好说了,塑形难度也大。”

  柴连俊道:“我之前的方向就是高密度纳米陶瓷,孔隙密度理论上应该可以承载‘四象’结构,如果这种超材料结构能够和更多基材结合,应用范围也会高的多。”

  他既是在讨论科研方向,实则也是在试图游说周瑞。

  项目组已经动工一周,柴连俊在签了保密协议,见识过那张‘四象’结构成品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为一个年轻又富有活力的科研者,大脑的发散思维几乎是本能。

  和自己原本的研究方向结合,这种想法出现在脑子里并不奇怪。

  另外一项发现,就是周瑞在项目组里的权利大的夸张,虽然面试的时候就有过预计,但真进来后才有了具体概念,这位可是“四象”结构的发现者和第一个制备者,未来成果的主要权益人,就连牟仲义很多事情,都要和周瑞有商有量的来。

  一个项目组的时间、经历、经费都是有限的,等未来四象结构复现成功,如果基材拓展到了他熟悉的领域,那么他能出成果的可能性就会更大,自身的重要性也会更高。

  和周瑞聊起这些事情,也算是吹吹枕边.啊呸,是耳边风。

  周瑞对此并不讨厌,甚至很喜欢和这群各个领域的专家交流。

  比如前两天,电磁学专家曲韬就提出过,未来也许可以验证一下,有没有可能通过调节‘四象’结构的厚度和角度,尝试在光学隐身方面的可行性,毕竟可见光也是电磁波不是么?

  只要大家的总目标是一致的,偶尔冒出来的“支线任务”,也是拓宽视野的好方法。

  周瑞也在吸收大家的知识和灵感,飞速成长中。

  俞树参与进来了讨论,说道:“pet材料的自身透光性良好,甚至可以做夹心膜,但用陶瓷表面的话,为了防止磨损,最外层还要有保护层。”

  柴连俊点点头道:“保护层要的,否则微观结构受损率太大,你觉得聚氨酯材料怎么样?”

  两人自己就讨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