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也随人们的意识而改变,包括科技、原有文化等等。

  所以大夏的寺庙和印加的寺庙不同,也和泰国的寺庙不同。

  生活中的物资,也不能等同看待。

  比如衣食住行等人活着的基本活动,工作是赚取生活物资的途径,娱乐是缓解生活压力和社交的方法,信仰和价值观等则是融入群体的评判标准。

  这些活动所需要的物质,所创造的物质很不相同。

  比如衣着、交通工具、农业时代的工作、工业时代的工作等等。

  它们最根本的是地方是(ccfh)随人们的需求变化,而这些需求又和经济发展有关。

  但是信仰、好恶、价值观等的变化则不是这样,他们的常见载体是建筑、绘画、雕塑等偏向艺术的东西,或者是哲学。

  简单理解,百度百科所谓的精神活动就是文化的内容,活动产品就是文化的形式。

  这些东西,是沈飞在传媒大学所学习的,哪怕时至今日,他依旧记得。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是传统文化?

  传统的就是在时间上的“过去”所存在的。

  传统文化就是过去的人们的生活方式。

  其产生和存活的环境是当时的自然和社会环境。

  当明白文化具有内容和形式以后,就可以去分析“传统文化”中哪些是内容,哪些是形式,哪些是内容形式兼具。

  在此基础上,才能分辨特定传统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是否属于在现有环境和条件应该变化发展的范围。

  这通常是在形式方面。

  比如大夏的清明节,纸钱鞭炮就是形式,而祭奠先人就是内容。

  并且很显然这项“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保持较长时间,而形式则可以在适当时候改变。

  当然,沈飞也知道,文化的内容也会有发展和变化。

  一些和人们的生活无直接相关的,则不应该强按一个“传统文化”的名头给它。

  比如一些农业时代的手工业,其本质是一项工作,拥有者通过这项工作谋取生活所需。

  当社会经济发展,有了其他工作能谋取生活所需,那么这项手工业就有了被放弃的可能。

  其能否存续是看是否还有人愿意使用其产品,其能否发展则是看技艺持有者能否跟随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