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当时的张平高还只是个军头。

  后来又跟着李渊从平霍邑、围困京城,力战不休,战功是当时所有武臣中最高的。

  在大唐立国以后,就开始拉跨了,在武德初,突厥入侵马邑的时候,朔州总管高满政求救,李渊让李高迁率军去救援,结果看到突厥兵强马壮,数量众多,有点打不过,就畏战了,跑了。

  最重要的是,当时的守关大将阻止他,他不听也就算了,还把人家守关大将给砍了。

  这下彻底激怒李渊了,你畏战也就算了,临阵脱逃也可以不计较,可你把一个敢战,还准备跟突厥人血拼到底的忠良给砍了,那就容不下你。

  然后就将李高迁罢官去职,一路从左武卫大将军、江夏郡公,贬为了边陲的一个戍卒。

  后来在刘文静被弄死了以后,李渊怕人说他说的什么赎一死不作数,怕人非议他,又把李高迁给捞了上来,让他出任了陵州刺史。

  他在陵州刺史的位置上一直坐到现在,在此期间,他无论是牧民有功,还是牧民有过,都没有升迁调度。

  如今需要用人,还需要这个人藏起来,李渊这才想起了他。

  李渊要用他,明显不是念及什么旧情。

  而是代替张亮去跟郑氏斗法这种事情,需要一个不怎么引人注目的人去做,那样的话才能做到不引起别人的怀疑。

  而他,李高迁,在陵州坐了多年冷板凳,大唐许多人恐怕都已经不记得他了。

  由他去代替张亮,一定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和怀疑。

  就是他的过往,让人有种违和感。

  一个建国之前,敢打敢拼,并且功劳位列所有武臣之首的人,在建国之后,突然不敢打也不敢拼了,还临阵逃脱,还斩杀守关大将,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人。

  说他功成名就了,开始栖身了,也不可能转变的这么快吧?!

  细数历史上那些有所转变的名人,绝大多数都是在遭遇了一场打击,或者多场打击以后,才慢慢开始转变的。

  他完全没遭受任何打击,在最春风得意的时候,一下子就变成了另外一种人,完全不合理。

  说他只会打顺风仗,不会打逆风仗,也扛不住重压的话,更不合理。

  李渊起兵的时候才多少人,几千人而已。

  当时高君雅和王威手底下有上万兵马,还勾结突厥人,引来-->>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