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陛下,启奏陛下,臣下认为,如此的分封,却是有待商榷。”

那人说道,“臣下认为,三位公子远离咸阳,如是愿意,那也可好。只是,子婴,乃是叛王成蟜之后,他若成为诸侯引领一方,只怕是,难以服众,难以安民!

另,将军赵佗,并未立下什么显赫的功劳,较他人相差甚远,他如果被封为诸侯,只怕也是难以负重,也难以安民!

诸侯乃为地方之主,如果其本人德不配位,则封国,必将祸焉!如此,也不利于朝廷的本旨。”

“臣,臣下也是这么想的!”

“臣也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不少大臣,纷纷表示附议。

当然,也有一部分,没有表态。

嬴政见了,却是心里一阵冷笑。

他当然也明白,这些大臣之所以反对,那并不是,心里认为这两个人真的是德不配位什么的,而是心理不平衡。

这两个人一个是叛王之后,还有一个名不见经传,他俩能被封为诸侯?

这凭什么呀?

他们心里当然不服气!

如果按照这样来说,那是不是别人也有资格?

比如别的宗室,可以取代子婴的?

比如别的贵族,可以取代赵佗的?

那不是一抓一大把吗?

至少,在众人看来,比他们两个更有资格的,那是大把大把的人在。

不过,纵然有许多人表示反对,但是也有许多人并没有因此而发表意见。

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句话,打谁身上谁痛,踩谁身上谁疼。

那些主动站出来表示反对的,一来是因为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心里不服。

二来,他们和那些在理论上更有资格的人关系非凡。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们也当然希望这两个人能换成他们心中所期待的那个人。

如果这样的人都是诸侯了,那岂不是就可以给他们的权贵子弟在封国大开后门?

不,那都是正门了,还用开后门吗?

想怎么封官,不是就能怎么封官了吗?

那多爽啊!

当然,嬴政对于此,自然是提前就有所预料的。

只见他轻轻的勾了勾手,让身旁的宦官靠近,然后对宦官低语了一声。

宦官听了,马上点头,“臣奴明白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