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小哥儿,我等乃是何御史家的家人……”

……

此时众多妇人七嘴八舌将张鲁拉扯起来,一个个脸上带着笑容。

她们方才在人群里可是看到了好久,论及外貌长相,这位张家小哥儿是出挑的一小撮之一,更不用说她们方才已经打听清楚了,这位张家郎君弱冠之龄,便是乡试中举,是凤阳郡有名的少年举人。

少年举人好哇,前途无量。

张鲁被一干妇人拉扯的满头大汗,望着这群胆大,开放的妇人,他两个手臂都被几个妇人抱了起来,实在不知如何挣脱,好不容易用蛮力抽出来,他几乎是飞也似的连忙跑开。

这一幕不仅仅是在张鲁这里上扬,场中许多举人身边的家人,不少都有被达官贵族府邸的妇人,媒人拦住询问。

榜下捉婿已经提前开始了。

尤其是那一部分有希望中进士的举人。

……

而此时在国子监贡院中,四位主考官面容肃穆,为首的主考是御史大夫庄赢。

御史大夫分属于三公之一,位高权重。

其和太尉,丞相并列。

他身量颇高,面容不苟言笑,身边的三位副主考分别是来自于来各府各部中,或是副府副部。

但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有加持大学士的名衔,曾经在文体院这个天子御用的机构做过文章,更为天子讲过经筵。

此时四位主考官也在巡视着各处考场。

三场中,通常是首场最重。

第一场分别考的贴经,墨义,其实就是经义,第二场礼乐论,第三场则是时务策论。

当然,每一位举人主治的经义不同,考场也会根据每一位举人治的六经不同进行分割。

做的都是圣贤文章,但是考较的还是立意和对时局的把握。

其实这等文章在书就之时,某种程度还是要贴合主考官的政治主张,不然就算是中了,名次也不一定高。

名次不高会影响到殿试的排名。

天子在殿试时,多少也会用会试排名做一个比较,除非运气极好,被天子从数百套试卷中选出来,但那种几率实际上来说并不高的。

的确有,但很少。

……

考场之内,张坚下笔如有神,无论是贴经和墨义在他脑海中都有过痕迹,他此时不疾不徐,用端正的书法写下一行行字体。

五百字左右的贴经一书而就,而后面的墨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