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就是为什么一亩地只能收个二百来斤的原因。

不过他知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个时代是没有高产种子的。

唯有依靠肥料和一些合理种田法子来提高产量。

“殿下您看,百姓们的干劲可足了,没一个偷懒的,这景象,下官可从来没见过。”刘福笑着说道。

“那是自然,田是自己的,粮食是自己的,能不积极吗?”赵煦道。

刘福微笑点头,“收了这一季,百姓家就有余粮了,多的还能拿出来卖,下一季的稻子还能卖一季,这年就容易过了。”

第354章 图景

滚滚热浪从田间席卷而来。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衣服被汗水浸湿,但依然阻挡不了他们对收获的热情。

对于刘福的话,赵煦点头赞同。

虽然百姓要交一成的赋税,但相对于收获来说,这点真是九牛一毛了。

即便除去吃喝,年底也是有剩余的。

再者,之前坞堡建设中,有不少百姓参与。

这些百姓赚了不少,现在夏收,他们又从武安县回到乡里收割麦子。

银子也赚了,收获粮食也没耽搁。

可以说,在当下的四郡百姓中,他们更富裕。

只是坞堡建造毕竟只需一小部分的百姓,达不到他让四郡百姓普遍富裕,同时又兴建基础设施的目的。

想到自己的大基建计划,他对刘福道:“这次夏收完,基建的事就要提上日程。”

刘福点了点头,基建这个词对他来说不陌生。

政务学堂中燕王已经提及了不少次,而且和他们详细解释过。

其作用是什么,他也一清二楚。

甚至在学堂中,燕王还让官员们将四郡需要的基建列出来。

“是,殿下。”刘福面色激动,这次他没有哭穷。

他清楚燕王卖火炮赚了不少银子。

而且现在商会每月的进项很稳定,王府的收入不断增长。

这些银子堆在库房也是堆着,不如拿来搞基建。

既能为四郡工商业发展打下基础,又能让百姓富裕,刺激四郡商贸发展。

当然,这种思想的转变不是凭空来的,而是和他常常去学堂听讲有关系。

现在他懂了不少东西,比如燕王向官员解释了为什么要重商?什么是工业?基建的经济原理是什么?

最重要的是,燕王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