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如今大明朝廷,每年的赋税抛开粮食、绢帛等实物,也就只有那么三五百万两的现银而已。

可是这点银钱对于一个王朝的开支来讲,已然是勉强支撑了,甚至朝堂上下,满朝文武都生怕什么地方发生大的天灾人祸,因为朝廷真的没有什么余钱,几年风调雨顺下来,或许户部能够积攒那么点家底,可是随便一次大的灾情下来,可能就会直接将几年攒下来的家底给直接清空。

想要整顿京营,单单是算一算,差不多就要动用差不多一年的赋税,而且还未必足够,别说是宪宗皇帝、孝宗皇帝打退堂鼓了,便是朱厚照这会儿也有些后悔了。

想到自己脑袋一热,竟然将这么大的一个难题交给了李桓,朱厚照心中就是万分的后悔。

提督京营整顿京营,这权柄大是大了,关键这会儿想一想,根本就是个坑啊。

这么重的担子,李桓根本就扛不动啊。

朱辅轻咳一声道:“陛下,可是担心李桓不好下台?”

朱厚照抬头看了朱辅一眼道:“还是成国公知朕所忧。”

朱辅含笑道:“陛下,老臣有一策,可让李桓轻松过关,不至于被百官看了笑话。”

朱厚照闻言登时眼睛一亮道:“老国公快快讲来,若是果真如此的话,朕便是亲自给令嫒指婚也是无妨。”

朱辅心中一喜,压下内心的波澜道:“陛下,您是下旨让李桓提督京营,另整顿京营,既然如此,那就将十二团营整顿为三大营。如此也算是有一个交代。”

朱厚照眉头一挑,关于京营的变更,朱厚照身为一国之帝王,自然清楚。

太祖朱元璋之时,朱元璋设立了五军营,四十八卫,共计二十余万人,分作五军,起到一军有变,四军足制的作用。

这个时候的京营所指的便是五军营,不过到了永乐皇帝,朱棣又将京营由原来四十八卫的基础上增编为七十二卫,增设了神机营、三千营,这一时期京营便是指神机、三千、五军这三大营。

此后数十年,三大营便是京营。

然而这一状况到了英宗时期却是发生了变化,英宗皇帝受王振蛊惑,亲率三大营以及勋贵之精锐尽出,经土木堡一役,京营以及勋贵精华损失殆尽。

而兵部尚书于谦在这种情况下,于诸营之中尽选马步精锐十万,组建了十团营,而未入选的原京营老弱则仍归本营,称之为老营。至此京营制度为之一变。

十团营取代了三大营,成为了京营的主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