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放松笑道:“儿臣这些年去了北平,最怀念的就是南京啊,起初儿臣以为是想念南京的气候,风景,美食,后来儿臣才发现,其实儿臣真正想的是父皇啊。”

“咱最近天天听那方孝孺讲孝道。”

朱元璋微微点头,与之碰杯,“你这份孝心,咱看出来了。”

朱棣心中激动不已,一饮而尽。

可放下酒杯,朱元璋的下一句话就让朱棣心情一凉。

“就怕.你不是惦记咱,而是惦记咱屁股下面坐着的那把椅子啊”

朱元璋淡淡一笑道。

他拿捏人心的本事岂是朱棣能比的?

上一句还让朱棣飘起来了,下一句话就让朱棣感到一股凉气从脚后跟涌向脊梁骨,就跟过山车一样刺激。

朱棣急忙道:“父皇,您误会儿臣了。”

朱元璋一笑:“咱可没有误会你,进京这段时间,咱都看在眼里。你爹我还没老,眼睛还亮着呢。”

朱棣悲痛道:“父皇,您也知道,儿臣跟蓝玉不对付,儿臣是担心皇侄子朱允熥上位,无法按住蓝玉,外戚做大,届时蓝玉对儿臣不利,于国家不利。儿臣一片真心,为大明想,为大明计.这也是迫不得已,形势所逼.”

“说得大义凛然.”

朱元璋缓缓放下筷子,道:“但说到底,你还是惦记。”

“儿臣不敢啊。”

朱棣吓得立马跪在地上,道:“误会啊父皇,儿臣现在还记得,在大本堂的时候,您当众耐心教导儿臣读书。‘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儿臣至今还记得此话,牢记于心,时刻提醒自己。在北平,儿臣也是用这句话来治理藩地,都亏得父王的教导,儿臣时刻记得父王往日教导儿臣的点滴。”

朱棣知道父皇正在敲打自己,必须好好应对,便再次打出亲情牌。

“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

朱元璋仔细一回想,自己似乎跟朱棣说过这句话,但时间太久远,也记不太清,道:“你还记得咱给你说的这句话?”

“记得,儿臣不敢忘,时刻勉励自己。”朱棣点头。

“起来吧,咱聊聊家常,搞得这么严肃作甚?”朱元璋道。

朱棣松了口气,坐了下来。

“对了,孙女婿李逍怎么没来,咱可是听说来京城了。”

吃饭间,朱元璋突然提及此事,也算是敲打朱棣,告诉对方,你的一举一动,朕都看在眼里。

朱元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