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士们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闹起来了,吵着要给明使郭骥以及淇国公率领的十万将士报仇,所以就这样了。”

朱瞻壑闻言挑了挑眉头,迅速的抽回脑袋,直接蹦到床上又躺了下来。

娘的,这种事情爽是很爽,但是他可不想掺和,因为现在他的境地已经有些危险了。

之前他是觉得自己这么劝一下,再加上老爷子本来也因为当初十万大军葬身漠北一事极为生气,不然的话也不会御驾亲征,这样事情就算是成了。

但没想到胡广和金幼孜两个愣头青在明知道杨荣都没话说的情况下还跑去找刺激,导致将士们群情激奋。

这下好了,将士们这么激动,就算老爷子当初是赞同的,现在也变成了被将士们的群情激奋给搞得不得不同意了。

说好听点儿那叫顺应军心,说难听点儿那特么是胁迫皇帝!

这个时候跳出去,那肯定会有将士因为筑京观的建议是他提出来的而对他有好感,到时候老爷子会怎么想?

自己安生的在这里呆着就是在告诉老爷子,建议是我提的没错,但将士们的起哄跟我可没关系,那是民心所向。

您要发脾气就罩胡广和金幼孜那两个既没脑子还不长眼的傻蛋儿去吧!

第五十二章 :兀良哈三卫的反应

外面吵得不可开交,朱瞻壑躲在自己的营帐里当起了缩头乌龟。

他是个点火的人,但不是煽风的,更不想承担煽风的后果,谁愿意谁去承担,都和他没啥关系。

不过啊,有时候事情不是说能被人力所控制的,而且有时候不能控制的恰恰就是人力。

其实真要说的话,胡广和金幼孜的做法也没错,因为这个就是立场导致的偏差。

个人名声这个问题自是不必多说,而儒家思想盛行之下也带来了所谓天朝上国的思想。

在朱瞻壑看来,天朝上国的思想是没错的,但它所附加的很多东西就不对了。

比如说要彰显什么大国风范,不能把事情做绝,以及不杀俘等这些乱七八糟的。

不杀俘这点朱瞻壑也认同,但分人。

比如说,现在的朝鲜对大明百依百顺,就连国王的册封都是要经过大明同意的,如果不看几百年之后他们的做法,对这种国家宽容是可以的。

但是眼下的鞑靼有哪个沾边?

是对大明百依百顺了?还是说他们没有迫害过大明的子民?

别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