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新粮的事情。

朱棣选择听从了自己孙子朱瞻壑的建议,先将玉米给放了出去,红薯则是被留在了户部,由朝廷自行育种。

朱瞻壑并没有和朱棣明说自己的想法,只是说后续还有别的计划,朱棣也没有逼迫朱瞻壑说出来,默默地选择了听孙子的建议。

玉米的产量虽然没有办法和土豆红薯相比,但比起稻麦来说,只要是不遇到灾荒之年和特别贫瘠的土地,比稻麦的产量多上一番还是能做到的,遇到好地的话还会更多。

大明百姓对朝廷的这个做法有些微词,但是不多,因为任谁都知道这粮食的种子现在还不多,所以很快就平息了。

第三就是赔偿的事情。

在今年的除夕晚宴上,朱瞻壑对朝鲜、暹罗和瓦剌的使臣发难,让他们对此前的事情做出赔偿。

五月初三,随着草原互市的开启,瓦剌的第一批赔偿到了。

马只有三百匹,这个比较正常,朱棣也没有说什么,因为马在这个时代是战略资源,而且打从一开始朱棣就没想着能有多少马。

牛和羊比较多,牛一万头,羊十万头。

这是最主要的,也是大明最重视的,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大量的皮毛和一些奇珍,相比之下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乾清宫内,朱棣坐在龙椅上翻看着面前的奏疏,而朱高炽则坐在朱棣的下首,也同样在翻看奏折。

杨荣等一众文官站在下面,低着头等待着。

“看来,还是瞻壑的法子管用。”

朱棣丝毫不在意下面杨荣等人的表情,径自对着旁边的朱高炽说道。

“效果肯定是有,不过能做到瞻壑这个份儿上的还是少。”朱高炽坐在朱棣的下首,一边翻看着朱棣递过来的折子一边说道。

“其实瞻壑已经相当于是把肉揉碎了嚼烂了喂到嘴边的,这要是再做不好,那怕是我这个大伯也没脸见他了。”

朱高炽这话说得,杨荣等一众文官都是心下一颤。

以前朱瞻壑在搅风搅雨的时候他们就觉得文人的地位将会受到打压,眼下看朱高炽的意思,好像对朱瞻壑的办法很有感觉,这要是……

想到这里,杨荣等人的身体都颤抖了一下,因为他们似乎已经能够看见未来文人会受到何种的打压了。

然而,令他们胆战心惊的还不止如此。

“今年会试的成绩出来了没有?”朱棣推开了面前的折子,很是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