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下,杜妗凑近了些,仔细看薛白那些笔记,忽有些得意道:“欸,我竟看得懂。”

  她衣服上熏了苏合香,用木槿叶与皂荚洗的头发,这一凑近,薛白便闻到股淡淡的香味。

  他稍往后仰了些,道:“不难看懂。武康成巡夜路线是固定的,共经过两坊、二十八户人家,其中我不能仔细搜查且有能力窝藏东宫死士的,仅有十户。”

  杜媗见了两人的小动作,上前点了个烛台,光线亮了些,好让杜妗不必凑得那般近。

  杜妗一心与薛白讨论,并未在意到这些小细节,沉吟道:“你昨夜才敲了门,今日东宫便为你安排了身世,那必在这十户之内了?”

  “你对这些死士了解多少?”

  “我从未见过这些死士,但李亨绝不是表面上看着那般清贫,他常能为他的人打点门路。”

  薛白沉吟着,问道:“哪来的钱?在西北屯田?”

  “这我便不知了。”杜妗边答边看着薛白的地图,忽道:“这些名字,是在道政、常乐两坊置别宅的官员?”

  “嗯。”

  “杨慎矜、王焊、鲜于贲、卢铉……都是李林甫的人。”

  “正想问你,这些人谁最有可能被东宫利用?”

  杜妗没有马上回答,而是微微一笑,反问道:“你可知圣人为何倚重李林甫?”

  薛白摇了摇头。

  他初到这时代,还有太多事需要她帮忙剖析。

  杜妗道:“长安人口众多,加上三门峡天险,漕粮难以运输,因此自高宗起,朝廷便常常往洛阳就食。”

  薛白对此略有所知,高宗、武则天给人感觉就是喜欢跑洛阳,高宗改洛阳为东都、行两京制,武则天更是改东都为神都,迁都洛阳。

  其中原因很多,有一点就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使江南的粮食能够漕运到洛阳。

  相比而言,李隆基似乎就没那么喜欢洛阳。

  对此,杜妗用了一个字——惮。

  “圣人惮幸东都,而李林甫知上意,以赋粟助漕、和籴法,使关中钱粮充足,自开元二十四年以后,圣人再未去过东都,御言‘朕不出长安且十年,海内无事’,以此为傲。”

  薛白敏锐察觉到这里头大有文章,今夜时间不太充裕,他只能问道:“何为赋粟助漕、和籴法?”

  “所谓‘赋粟助漕-->>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