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大帝书阁)www.ddsk.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民变?”姜星火眉头微蹙。

    民变,这样的事情倒也不陌生,翻开史册,记载过无数次,甚至有些穷山恶水的地区,每年都会发生两到三起的民变,但在江南

    姜星火隐约觉得历史线似乎在自己的作用下,发生了些许的偏移。

    因为永乐元年夏四月,确实有洪灾,但并没有听说过有民变。

    他怎么知道的?

    姜星火当然没认真读过《明太宗实录》,但《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是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题好吧。

    “永乐元年夏四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时嘉兴、苏、松诸府,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

    归根结底,洪灾这件事严格地来讲,跟姜星火的祈雨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人工降雨这种东西,前提是本来就有成雨的条件,无论他是否祈雨,这场在江南持续数天,乃至十余天的大暴雨,都是会下的,只是是在三月份还是四月份的问题。

    事前也已经提醒永乐帝做了准备,疏浚河道和调集救灾粮,当下都能做到的事情,姜星火都做到了。

    更进一步来讲,江南诸府发生洪灾水患的根本原因,甚至可以说不在于下雨。

    而在于自建文帝登基以来,短暂掌权的文官集团,在水利工程维护方面的严重荒废和对河道疏浚的极度不重视。

    水利工程自然是因为一年两年放在哪不管也不会出事情的缘故,而河道疏浚,之所以不被江南士绅重视,倒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短视到了极致.河道疏浚是有利于他们自家交通的。

    问题的结症在于,浙东沿海的潮汐,譬如著名的一线潮,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入海的河道每次疏浚淤泥,很快就会被潮汐给推回来。

    一来二去,白白花钱不说,始终见不到成效,搞得自家跟拿钱去精卫填海似的,就没人乐意搞了。

    但不疏浚入海支流河道,结果就是洪灾来临时,洪水无法泄洪入海,导致水田变成一片泽国。

    可说些这,恐怕没用,也只是姜星火在心里想想。

    江南士绅指不定怎么编排自己呢,因果关系总会-->>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