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大帝书阁)www.ddsk.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汉帝国发展到后期,那交通状况不说四通八达,也能算是四分五裂。

    很多地区的道路甚至都是人走出来的,根本没有规制道路。

    这一时期,国家的交通真的出了很大的问题,随着中央朝廷的日渐混乱,朝廷对道路的养护无限接近于自由放任,一些重要的道路一旦出了问题,官员上任的路线都能被堵塞住。

    尤其是益州这种地方,道路一旦被堵塞而找不到责任主体去全力修缮,外面的人若想要进去,那被堵住两三年无法前进都是很正常的。

    比如原时间线上的荀攸,就因为道路不通无法进入益州出任蜀郡太守,就这么无法前进,整整在荆州被堵了三年多。

    官员尚且如此,更何况普通人呢?

    遥想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就提出要修建十条大驰道,从国都通往各地,那是很明显的看到了交通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同时,帝国时代也有帝国极壁的说法,即从国都派遣军队出兵,三个月之后军队所能抵达的地方,就是帝国的统治能力极限,超出三个月的距离,将不再是帝国能够统治的地盘。

    但这对于一个帝国来说不是绝对的。

    所以如果国内交通状况相当糟糕,那么帝国极壁就会相对应的缩短,正常三个月能抵达的地方都抵达不了。

    如果国内交通状况优秀,道路四通八达,那么帝国极壁范围也会相对应的增加,帝国的地盘也会相对应的扩大,甚至到了一个难以相信的地步。

    所以交通问题是重视刘备非常重视的事情。

    建安三年的时候,他就开始规划汉帝国自己的大驰道建设计划,他也打算从雒阳开工,修建一些大驰道,修到那些难以管控的边关去。

    更遑论他还有提前修建南北贯通大运河的想法,为了应对二十年之后将会到来的小冰河气候。

    所以工部存在的意义相当重大。

    谨慎思考之后,刘备决定安排原先担任光禄勋的阎温出任工部尚书,由他主持全国的工程力量,负责为大汉第三帝国的统治增加砝码。

    政治方面最后的改革在于尚书台改造而来的内阁。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