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市场的行情依旧不好,不过有人大量收购,对参农来说,总归是多了些希望。

好多人都在参市外头的收购点儿排队,等着往外卖货,尤其是本地人,甚至一大早就过去排队。

很多外地参户得知有客商收购人参,干脆就住到旅店里,早早排队卖货。

一些跟风栽棒槌的企事业单位,得知苏安瑛的公司大量收货,就托关系、挖门子,想要把单位经营的人参都卖出去。

甚至有的人还异想天开,寻思着找到许世彦、周庆国、杨钧显几个,卖个面子,最好是价钱能高一点。

许世彦跟苏安瑛早就想到这个了,所以提前就跟黄胜利等人言明,不管是哪个单位,也不管是找了谁的门路,都不好使。

收购点儿只收零散参户的棒槌,每户每天最多收鲜参五百斤、干货二百斤。

这年月,普通参户一年也就做货二三十丈,能做货五十丈的极少。

就算按照一丈二十六七斤鲜参来算,多数也就是六七百斤不到一千斤鲜参,一两百斤干货。

按照目前的市场行情,多了能卖万把块,少了也就是几千块钱。

“乡里乡亲的,压等级不要太狠,大家伙儿都不容易。

咱们少挣个块八毛的不觉得咋地,在他们那儿多几百块钱,就能办不少事儿。”

苏安瑛在外地,少不得隔三差五就往回打电话,叮嘱黄胜利、冯超等人,办事要活泛。

“但是有一点记住了,不管那些单位找了谁,关系有多硬,你们都不许收。

不是他们瞎搅和,人参行情不至于到现在这地步。

他们都是公家的人,拿着公家的钱栽棒槌,就算是赔,也不是赔他们的钱。

有今天这后果,都是他们自找的,自己想办法往外卖货去,我坚决不收他们的货。

谁要是不听我的话,背地里搞小动作,那不好意思,公司容不下这样的人。

咱们这些年的交情,也就到此为止了。”

最恨人的就是这些单位,他们拿着公家的钱可劲儿往地里投,行情好的时候挣不老少,行情差的时候就赶紧往外甩包袱。

原本今年的行情不至于这么低,就是这些人沉不住气,低价往外卖货。

开春那段日子,好多单位都学着去羊城卖货,各家争相压价往外甩,把行情给搅合的越来越差。

那段日子,苏安瑛被气的不行,如今她当然不肯收这些单位的货。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