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跟外国人学习,就是为了弥补我们的短处,而不是抹去我们的长处。

第四百五十七章 微生物复合肥

许世彦要上课,还要负责《人参栽培新技术》这本书的编写,这下子,更忙了。

每天除了上课吃饭,多数时间都是泡在图书馆,要不然就是在宿舍里奋笔疾书。

同宿舍的几个人都是邻县的,虽然不如抚松种植人参这么多,这么出名,但也有种植,大家也都懂。

所以大家对许世彦要写的东西也很感兴趣,时常聚在一起讨论。

后来不知道咋回事,连他们的导师也知道了。

还专门找许世彦过去,特别关心这本书的编写进程,说是等文稿出来,先给学校这边看看。

对此,许世彦也没反对,一人计短、二人计长,本就该集思广益。

农大这些教授都是有真才实学的,能够得到他们的指正和意见,不论是对这本书还是对许世彦,好处太多了。

正好借着机会,许世彦提出了人参生物复合肥、生物技术叶面肥的设想。

“老师,这是我的一点想法,就是利用复合微生物菌,比如5406菌种等。

再配上复合氨基酸、有机物主料、辅料等,利用生物发酵技术堆制,应该可以比之前的参地用肥效果更好。”

这个,是许世彦在农大读书后,翻阅了无数相关书籍,查证各类文献,提出的一个想法。

之前,许世彦发明的参地用饼肥,已经获得了相关的技术鉴定。

前几天参场那边来电话报喜,说是今年一参场参地产量喜获大丰收,比去年的单产提高百分之三十还多。

今年一参场起参的参地,就是底肥加施肥的形式,所以参地产量大幅度提高。

县里管书记也特地给许世彦打了电话,说今年各处参地产量都不错,参地用肥成果喜人。

最离谱的是,苏安瑛打电话来说,养殖场那边的鹿粪,都成了香饽饽。

好多地方都跑来订购鹿粪,回去好堆肥发酵做参地用肥。

“豆饼还好说,鹿粪这个,实在是受限太多。

而且每个人掌握的发酵技术程度不同,其实很影响这个肥料的利用率。

如果能够配制出更好的配方,批量生产,我觉得比目前这种能好一些。

尤其是重茬参土这方面,如果可以做到抗土壤板结、丰富土壤微生物菌群、补充人参生长所需各-->>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