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规模招工,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太多。

如果一参场可以一直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多一些正式职工能养得起。

可是未来究竟怎么样,谁也没办法预测。

假如一参场还像许世彦上辈子那样,两千年往后就无以为继、黄了呢?

那么多职工怎么办?到那个时候,职工多了就不是资产,而是负累。

倒不如维持目前的参地种植面积,从其他参场以及各参户手中收购。

既可以缓解原材料的不足,又能带动当地经济。

而且场子还不用顾虑正式职工增加后,工资、福利、住房等等问题。

反正全县目前都在扩大人参种植,这种情况下,根本不用担心原材料问题。

直接收购省心又省力,对各方都有利,才是最好的办法。

后世那么多药厂,人家也没自己批参地种参,都是直接来收购的,不都发展挺好么?

不能方方面面兼顾的时候,就必须有所取舍,贪多嚼不烂,这是多少年的经验。

许世彦一番话,总算劝住了林启越,林启越一琢磨也是这么个道理。

抚松这么多参场呢,一参场要是真的发展好了,县里头保不齐就得说,一参场富了不能忘本,得拉扯一下兄弟单位。

深加工产业不可能交给外人,咋办?把其他几个参场当原材料生产基地不就得了?

其他几个参场种棒槌,一参场负责加工,嗯,行,这个思路可以。

许世彦成功说服林启越,打消了一参场盲目扩张的势头,这才放心。

接下来,许世彦又投入到功能性饮料的研究中。

同时,他还想拜托楚老,给弄几个保健品的方子,这个,是打算留着自家公司用的。

对于什么保健品方子,楚老对此其实不怎么赞同。

在老人家看来,这个有点儿胡扯。

就没听说过,有哪种药方,可以做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

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病情也不一样,中医讲究的是辨证施治,怎么可能有这种东西?

况且是药三分毒,没事儿吃什么药啊,有那个工夫,不如好好吃饭锻炼算了。

“黄帝内经所讲,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饮食合理、营养均衡、不暴饮暴食、作息规律、适当运动,能做到这几点就可以了。

没事儿找药吃的,那都属于脑子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