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727章欺负小学生大家·红河文学奖初设,因为10万元的巨额奖金引发了国内文坛的关注,但这个奖项到底是新生的,而且主办方《大家》杂志社的名气和在国内文坛的影响力都不大,总体而言,含金量并不高。

  在众人聊着大家·红河文学奖之后没几天,沉寂已久的雁冰文学奖也传来了消息。

  时隔四年之久,这个中国文学界最具权威性的文学奖项终于迎来了又一次评奖。

  第四届雁冰文学奖,从评奖一开始,就透露着与众不同的气氛。

  其实也不能说是从第四届开始,实际上,按照雁冰文学奖最初的规则,奖项每三年评选一次,前两届都很正常,但从第三届开始,作品评选时段被扩展为4年,即从1985年~1988年,常规已经被打破。

  规则的建立需要很多人千辛万苦的努力,但打破只需要一次就够了。

  本届奖项的作品评选区间直接被定为1989年~1994年,时间跨度竟长达六年。

  雁冰文学奖的作品推荐是由全国各地文协、文化部门、各地出版单位以及大型文学刊物共同推荐的,国文社作为国内文学领域执牛耳者,在作品推荐上,向来话语权很重。

  国文社每年出版的文学作品多达上百部,广受好评的也不在少数,但他们毕竟只是一家出版社,不可能占据所有名额。

  作品报送前夕,几乎每天,国文社办公室里都可以接到大量的电话。

  无一例外都是各地作家打来的,这些人打电话来的目的,自然是为了雁冰文学奖的报送资格。

  按理说,要报送什么作品,那是出版社的事,作家们对于自己作品的质量、评价以及影响力也应该心中有数,可名利当前,真正能够做到淡然处之的还是少之又少。

  这种状况也成了每届雁冰文学奖报送前,国文社要面对的常态。

  林为民是国文社总编,这事要是说起来,应该会有不少人向他打听。

  但他与雁冰文学奖的矛盾是公开的,人家早就放话不参与雁冰文学奖的评选了,谁还会触他的眉头,来找他这问这种事?

  这可苦了社里的这帮编辑,尤其是一些资深的老编辑和编辑室主任,大家这几天因为这件事愁眉苦脸。

  “总编!”赵欣进了办公室,叫了林为民一声,语气中带着几分愁绪。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