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658章《时代周刊》米国版米国,纽约,唐人街。

  四十年代修建的公寓楼距今已经超过半个世纪,像这样的公寓楼在纽约有很多。

  多年前,这里曾是众多国内留学生在纽约抱团取暖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听木心讲课、聚会、组织沙龙。

  如今数年时间过去了,曾经追求自由和艺术的留学生们都放下了矜持,陷入了为生活奔波的忙碌状态,热闹的公寓也逐渐冷清了下来。

  今天,难得公寓又来了新人,大家又聚在了一起。

  「大年是水木的高材生,这是谁的小师弟,自己主动认领一下!」程丹青开着玩笑。

  在场有两人起身跟张大年握了握手,聊了几句,果然是差了七八届的同学。

  「我们水木在纽约真是人才济济啊!」

  「行了,知道你们水木留学的人多,就别自吹自擂了。」

  介绍完了新伙伴,程丹青感慨道:「这两年大家越来越忙,像这样的聚会越来越少了。」

  黎全武说道:「为了生活嘛,能有什么办法?」

  其他人也充满了同感,在座的人里,时间长的已经来米国十年时间了,短的也有四五年时间了。

  随着在米国生活的时间渐长,原本那个如天堂一般的国家也逐渐的露出了它残酷的一面。

  资本主义社会,没钱死路一条,华人想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并不容易。

  每个人为了能够留在这里都使尽了浑身解数,曾经在沙龙非常活跃的两个女同志,为了拿到绿卡嫁给了米国的糟老头子。.net

  有的人为了养家,同时打三份工,长时间里连个整觉都没有睡过。

  众人聚在一起感慨了几句生活,程丹青又说道:「大年,你刚从国内出来,给大家讲讲国内现在的变化吧,大家已经好久没有回国了。」

  张大年沉吟片刻,说道:「我先从经济层面说起吧。改革开放十多年了,成果是有的,国民经济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物资比前些年有了极大的丰富。拿工资举例吧,我出来之前在计算机所工作,每个月可以拿到800块钱左右工资,我这个工资在燕京属于高薪,普遍的工资大概是三百块钱左右。」

  「三百块?那也不错了我记得我出来的时候,工资才刚一百出头呢,六七年时间涨了200%。」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