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入京继位第298章、皇帝看中的人二月初九第一场,十二第二场,十五第三场。

  科举之所以难,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是条条框框太多,要在八股的镣铐束缚下出彩。

  考的内容、要求的能力并不低。

  第一场,有《论语》、《中庸》或《大学》、《孟子》这四书文当中的三道,有五言八韵诗一首,有经义题四道。

  第二场,再经义题一道,并且有诏、判、表、诰各一道,这已经是“公文”写作的范畴。

  第三场,则是五道时务策题。

  往常,第一场是最重要的。

  但现在,举子们和考官们心里都有数:会试这一轮,恐怕第三场五道时务策题更重要了。

  现在考生们仍然在贡院的隔间里答题,而贡院之中,大家都看着杨慎。

  明朝之制,会试主考官有两人,俗称总裁。这个词,早就有了。

  但往年,这会试主考的身份,一般都是大学士。像杨慎这个品级的,顶多担任同考官。

  如今杨慎却只以户部右侍郎的官职担任主考,而且是唯一主考。

  此外,则是另外十五个同考。

  “陛下信重,慎惶恐。只设主考一人,出了岔子,我也难辞其咎。”杨慎将印刷好的纸张分了下去,“从今日第一场考完,答卷收上来,便劳烦诸位一一阅卷了。各题各评多少分,便都填写在这评分页上,还需署上各位尊姓大名。”

  不会再有什么讨论,阅卷时,同考官一人一个小房间,将成为无情的评分机器。

  而杨慎这个主考,没有给分权,他只是督办好主考阅卷事宜。

  十五个同考的评分都收上来之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算平均分,排名次。

  至此一改,会试考官不那么香了:一个人决定不了什么,相反得花费很大的心力。

  在过去,谁若把一份答卷判成下等,其他人一般也懒得再多看。都是老油条,极少有较真的。但现在规矩定死了,每个人,每一份答卷都要阅,都要评分。

  数千应考举子……

  杨慎继续交待着细节,比如糊名之后,现在誊抄好的答卷外面都区分了序号,是那新的数字。评分时,每个人都要在印好的表格上先抄写好该考生的编号,然后在各题下给出分数,最后收上来统一汇总。

  在考生们见到那-->>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