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我只想搞钱正文卷第十五章心慈手软?票补这东西确实挺无赖的…

  原时空,票补是随着互联网行业进入电影产业发展起来的。

  最初是互联网公司为了争夺用户而运用的市场手段…

  通过低价吸引用户。

  当然,实际情况确实影响了市场。

  通过预售、超低价的形式,可以提前锁定一定票房、吸引部分观众,然后利用营销效应带动话题,扩大声势。

  这个对同档期电影的打击很大!

  一般而言,片方和在线票务平台的“票补”主要用在电影上映前3天的预售中,前3天的票房表现对后续排片率和影片整体走势至关重要,因此在线票务平台成为电影交锋的主战场。

  用数据说话!

  促使影院增加排片场次。

  基于现实利益考量,影院基本不会拒绝。

  《西游降魔篇》砸了1.6亿的票补…

  其实,没有这个必要,一般来讲,5000万就足够了!

  这不是第一次弄嘛,没啥经验,直接砸了五天…

  前五天排片分别是55%、58%、62%、59%、61%…

  黄金场次干脆占比90%以上!

  票都卖了,影院肯定要安排排片。

  别说同档期电影不给力,就算他们质量过关又能怎么样?

  《西游降魔篇》质量不差的…

  然后通过价格的优势提前抢占空间,实际来讲,确实形成不公平竞争。

  插一句,到了后来,为了拉动影片前几日的票房,带动影院增加排片,很多片方习惯了砸重金进行“票补”。

  一部影片如果大规模进行票补,投入可达到数千万元,甚至在业内流传出“没有5000万元票补别进贺岁档”、“没有1亿元票补进不了春节档”的说法。

  票补这个事,慢慢成为行业毒瘤——小公司哪有钱砸什么票补?

  对很多公司来讲,迷信票补的威力,把重点功夫放在“票补”上,迷信砸钱搞补贴可以吸引人走进电影院,推高一部片的票房,电影拍得好不好,内容本身如何反倒不重要了…

  通过大规模票补“锁定”前期排片,但内容跟不上又造成后期严重跳水。

  与此同时,一些真正的好电影,在市场上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