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宿舍,汇报了一下见面的情况。

  赵林海道:“老师可真有意思,《射雕》9月就开拍了!”

  “9月就开拍了?”

  “对呀,当时新闻还有报道呢!”

  廖高翔解释了一下:“老师可能久居校园,不太了解外界形势…”

  “他可能连《射雕》换了出品公司都不知道…”

  赵新问:“那…你一晚上毫无收获?”

  “也不是,”沈旭东说了张继忠让他写评论的事情。

  “估计是看到了讨论度,觉得这是个宣传利器…”

  “大胡子这个人特别喜欢炒作!不是个好制片!”

  沈旭东无所谓:“管他是不是好制片,别忘了给钱就行…”

  赵林海告诫一句:“那你尽量不要写有争议的东西…”

  沈旭东点头:“嗯,我尽力!”

  说到这,沈旭东想起了原创:“…对了,三位哥哥,你们觉得我要是武侠小说,应该围绕哪个点?”

  “武侠小说…”

  “为什么想到写武侠?”

  好吧,武侠小说,包括通俗的言情小说,在戏文系学生们看来都是不入流的…

  这没办法,武侠小说自诞生一来就这样,尤其是民国时期,写武侠小说是贱行。体面是属于鲁迅、胡适、王国维、李叔同、沈从文他们的。

  最早一批给报纸写武侠连载的人,多是吃不起饭的底层文人,付不起房租的酒鬼、赌徒、被赶出家乡的人,本着“男人卖字,等于女人卖身”的心态卖字,拿到稿费感到倍受侮辱,发疯似地赶快花完。

  举个例子,《火烧红莲寺》原著叫《江湖奇侠传》,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正宗武侠小说,作者是平江不肖生,写完数十万字,赚得第一桶金,悄然离开上海回湖南。然后小说断更,杂志社只好请编辑代写。

  之后,平江不肖生由湘来沪,世界书局老板沈知方设宴款待,请他复出捉笔,不肖生拍拍钱袋说:今尚得生活,不再煮字疗饥了。

  意思是‘我现在有钱了,还他妈写个屁的武侠’!

  一直到胡金铨凭借《侠女》摘下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武侠小说才算登上大雅之堂…

  但大陆终究是看不上通俗小说的!

  沈旭东解释:“老师还有史航学长都建议我写一部原创…我-->>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