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写剧本对沈旭东来说不算什么难事,更何况是把脑子里看过的剧集重新写出来而已。

  说来也奇怪,融合记忆后,沈旭东脑子里关于另一个人的很多记忆渐渐的开始模糊了起来,可关于影视娱乐方面的记忆,却越发的清晰,甚至于偶尔他看到一个演员,就能想起某个作品,里面所有的细节竟然全都能记得一清二楚…

  他也只能归咎于老天的青睐了。

  但有些剧本就是有缺陷…

  比方说《雪豹》,周卫国就是按照武侠人物塑造的。

  技能方面,枪法精准,百步穿杨、精通日语德语,各类军事指挥技能点满,有一种“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神话感和洒脱感。

  最后结尾,周卫国说他准备退役,继续学业,又隐隐地带出了“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的意境…

  这么说吧,把背景从抗日换成武侠,套用这个剧情也是毫无违和感!

  沈旭东找兰晓龙,就是想让他在不牺牲爽感的程度上,增加一点庄重感。

  术业有专攻嘛。

  兰晓龙写这东西就是专业!

  “要爽感?”

  “对,不能牺牲周卫国身上战无不胜的爽感…”

  兰晓龙琢磨一下,然后道:“那增加一些内部矛盾?”-

  “…注意尺度!”

  不能牺牲爽感,意思就是外部条件不能变,那就只能从内部入手了!

  被自己人坑害呗!

  兰晓龙聊起了抗日战争:“其实对于中国来说,抗日战争根本没有所谓胜利…”

  “怎么讲?”

  “这场战争的结果早就被太平洋上的内燃机和钢铁决定…那个时候的中国根本就是被现代化的西方所远远抛下的惨败之国。中国之败,败于现代性;而中国之胜——如果有所谓的胜的话,也是被现代性决定的胜利!”

  “我不同意,正是因为日苯在中国战场上陷入泥潭,日军的进攻动能已经耗尽,国内民不聊生,而在中国却没有得到日苯人想要得到的东西,也因为侵略耗尽了日苯人力物力,为了能够进一步的侵略中国,日苯才不得不铤而走险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沈旭东摇头:“侵略战争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抢掠,日苯不惜耗尽国力入侵中国,目的再明显不过,-->>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