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掂,便知里面还有东西。

  李曾伯遂先掰开它看了看。尽管庞沛说过,这是陛下要与别的旨意一起送到长安去的,不是给他看的。

  当在两瓣木头间见到了那一枚虎符,他的脸色便凝重起来。

  这虎符不过两根手指般大小,做工却极精细,当世不可能有人能彷制,正是李瑕的兵符。

  李曾伯觉得李瑕不该将如此重要之物交给庞沛护送,但再想到庞沛那一身的伤,一时也无言。

  他遂将它收好,看向包裹里的信件。

  它们有的是用秘文写的需要破译,有的则是普通的文字。

  李瑕有一封给他的信,行文看起来不像是圣旨,反而像普通的家书。

  或许是因为仓促,字迹有些潦草,有些字句显然也未经斟酌,可见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李卿出镇天下各地有三十年了吧,记得那日才到兴庆府,我将李氏祖谱给你时,还说等收复了河套,今年该让你到巩昌过年,多陪陪留在那的家卷。不凑巧,忽必烈这一亲征,今年又耽误了。自从我们收复河西走廊,你已是第三个年头未见家人了。听说你祖籍在河南沁阳,盼有朝一日,你能带家小归故乡拜祭先祖……”

  整封信下来,真正有用的话似乎一句都没有,李曾伯不认为自己这一把年纪了还能等到河南收复的一日。

  他却能从其中看出李瑕的意思,即李瑕不打算插手兴庆府的防御,兴庆府如何守,全交由李曾伯这个阃帅指挥。

  之后再译了秘文一看,果然如此。

  李瑕甚至直接告诉李曾伯,若觉得兴庆府守不住,可以退到兰州或凉州,坚壁清野,集中兵力。

  李曾伯略过这些话,更关注的却是李瑕去了哪里、想要做什么。

  他仔细看了后面的内容,眼神渐渐凝重,终于站起身来,走到地图前看了良久,开始焦急地踱步。

  刚才看了几个伤兵,他脸色一直没变过,却因李瑕这一封秘信而失去了镇定。

  “陛下还如此年轻,大可退回长安徐徐图之,何苦要冒这样的风险?”

  这般自语了一句,李曾伯再想到李瑕在方才的信上所说的到故乡拜祭先祖之事,莫名有些悲怆。

  悲怆与担忧混在一起,心情复杂。-->>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