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皇帝居上,众臣居下。

  白发红袍,乃为朝廷之阁老,皇帝之臂膀。

  群臣的目光之下,老人家躬身而对,他说话极用力,响彻殿宇,但语速却不快,字字出音,“陛下!臣闻帝王之治天下,自积一念之仁始;帝王之仁天下,自积一念之民始。盖帝王而有仁,上极于天,下达于地,内则诸夏,外则夷狄,山川鬼神草木,无不及者。帝王积仁而不息,所以为帝王。

  陛下临政愿治,两年于兹。所念者,使民以时,活民以方。陛下之策臣者,惟爱民固邦而已。臣亦仰见陛下得先帝之心传,欲天下之仁遂行也。臣窃以为,三代以来,未有如我大明弘治、正德两代之仁君者。

  然,迩年以来一歉则谷粟缺乏,无以给民食,囊囊空虚,无以顾民生,而啼饥号寒者深可矜也。民一贫则弃久依之桑梓,而流离他乡者深可悯也。今天下民食且不足,以陛下之仁,尚何望征战以费国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臣伏望陛下俯垂睿览,则天下之幸,孰大于此?!”

  李阁老这段话,说的情真意切,令人动容。

  那意思,天下老百姓还有吃不饱的,既然是仁君,真的忍心耗费国用去打仗,而不惠民吗?

  阁老就是阁老,他这么一讲,奉天殿沉默了一阵,似乎这场子都被他给震住了。

  朱厚照还是凝着锐利的眼神,面色不变。

  只问道:“李阁老,依你之言,这天下第一大事,便是给民以食。为了这一点,其他都需让步?”

  这句话,李东阳自然点头,“陛下所言,乃臣之意。因而望陛下稍止兵戈,与民休息。”

  “好。朕是读着国史长大的,李阁老,朕有一点不解,太祖太宗饥民多过当下吗?”

  “太祖太宗为盛世之时,饥民自然少于当下。”

  “那太祖太宗之时,兴兵次数少于当下么?”

  李东阳愕然,“自然也多于当下。但陛下,我大明百年以来,国法弥坏,弊政丛生,今日之光景,也比不得太祖太宗之时。”

  朱厚照沉声说:“也就是说,战事是使民不能足食的原因之一,但并非根源,弊政才是!”

  李东阳要说话,朱厚照却抬手先阻止他,“朕还没有说今年要征鞑靼。朕是想问,既然战事要停,那么其他使民不能足食的原因,是不是也要去?”

  李东阳疑惑了,诸多大臣也不解。-->>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