乎有十几万驻军,光是南京城就有上万军队,可这些军队面对几十名倭寇,竟然无人愿意出战,可见当时的军政败坏到何种地步?

  最后崇祯亡国时,对外无法抵御小小的女真人,对内无法剿灭各地的流寇反贼,根源也是军政败坏所致。

  朱高炽喘了几口粗气,最后还是摇了摇头道:“我不管你怎么说,但我依然坚持我的看法,武臣只需要听从朝廷的指挥即可,绝不可参与政务!”

  “那看来我们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将各自的意见写下来,交给皇爷爷裁决了!”

  朱瞻壑双手一摊不再争辩。

  朱高炽点头,于是两人各自柄笔,将自己的想法写成奏本,然后由朱瞻壑带走,来到武英殿面见朱棣。

  朱棣看过两人的奏本后,闭上眼睛沉思良久,最后这才睁开眼睛道:“瞻壑你为何觉得武臣必须入阁?”

  “军队是一国之根基,万千将士舍生忘死,必须有人为他们在朝堂上发声!”

  朱瞻壑十分简短的回答道。

  有些话其实不用说的太多,朱棣本来就是武将出身,他肯定比朱瞻壑更能理解。

  “说的不错,你大伯其它方面都好,就是对军队这方面不太重视,有时我真希望他能和你爹互补一下!”

  朱棣叹了口气,说着拿起朱高炽的奏本,随手扔到了旁边的火盆里。

  “皇爷爷英明!”

  朱瞻壑看到朱棣的举动也是心中大喜,这说明朱棣赞同武臣入阁的事了。

  “你先别急着高兴!”

  没想到朱棣这时一抬手,脸上也带着几分愁容。

  “让武臣入阁没问题,朕现在心中就有几个人选,张辅不用说了,武能开疆,文能治理一方,另外还有泰宁侯陈珪、武安侯郑亨,也都是不错的人选。”

  朱瞻壑听到这里连连点头,张辅肯定没问题,就是得让人接替他镇守交趾。

  陈珪在军中的资历最老,曾经跟随徐达打下北京城,后来又参加靖难,可以说打了一辈子仗,深受朱棣的信任。

  至于武安侯郑亨,人品也相当稳重,这两人都是老成持重之人,进入内阁也不用担心出什么乱子。

  “这三人都是跟随我靖难起兵的心腹,人品、才能都没得说,可是我担心军中后继无人,朕的子孙就算想让武臣入阁,恐怕也挑不出合适的人啊!”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