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有了世家门阀的诞生。

  朱子注解四书后,得到了民间官方一致的认可,由此成为了教科书,造就了明清时代科举的繁荣。

  “让礼部尚书来见我。”

  朱谊汐露出了一丝笑意。

  四书五经还不够,其他的儒家经典也要一一汇编。

  这个时候,不就是去其糟粕,存其精华的时间吗?

  某种意义来说,这对于儒家也是一种进步嘛!

  自绍武朝廷建立后,天下废弃的驿站逐步恢复。

  万历初年,天下驿站年耗三百万两,张居正改革后,只有两百万两,省却百万。

  而在绍武朝,驿站不再挂在兵部,而是户部中。

  凡勘合火牌,一律登记造册,年后会于吏部,最后根据官、兵二种,让吏部、兵部打钱。

  由此一来,兵部和吏部必然仔细勘验,他们可不想白白的花出钱来。

  殿试成绩一出,驿站匆忙传递给各府县。

  无他,进士牌坊是怎么也要修的。

  县里甚至要拿出一笔钱来进行慰问。

  而在这日,松江府,上海县,

  虽然已然是五月,但梅雨不断,竟然多了几分阴冷,不是那夏日,仿佛如同冬日那般。

  冷风一吹,街面上的行人匆匆,往日的喧闹不见了踪影。

  大户人家的暖阁,此时也开始用着地火龙和夹火墙,无烟无毒,热浪滚滚,所以只能开着窗户。

  煤炭在南方是少见的,所以基本上都用竹炭,气味还好闻。

  临近窗根有几株春草被这热气催得早早冒了芽,星星点点的绿意让人看着心喜。

  程渊躺在软榻上,闭目养神,任由十六七岁的侍婢柔柔地为按腿,整个人懒洋洋的。

  忽然,有一随从赶来,匆匆道:“禀老爷,赵馑来了,是要拿回契条,参加院试。”

  “院试?”程渊闻言,冷笑道:“他不过是一童生,即使考上秀才,又算得什么?”

  “区区奴仆,凭什么给他?”

  作为一介举人,程渊对于赵馑是看不起的,且颇为不屑的。

  皇帝那年罢黜贱籍,他家也随之成为了良民,竟然参加了科考,中了童生。

  不过,就算是成为了良籍,其父母卖身为奴,没有他的允许,一辈子也无-->>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