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肝生活技能正文卷第367章新思想,新学说《三经新注》出版之后,新学之风在东南更甚。

  特别是东南的各家书院,如今都在憋着劲研究新学。

  孟子的民贵学说本来在明代就很有市场,从王阳明的遮遮掩掩,到王学泰州公开喊出来,在苏泽那个历史时间线上,明末的时候,“主权在民”几乎是算是一种主流的政治思想了,喊得最响的就是那个“东林党”。

  《三经新注》并没有脱离传统的儒家语境,在苏泽【六经注我】的被动技能下,苏泽用《孟子新注》发展出一套“天赋民权”的理论纲领。

  除此之外,苏泽又通过对《易经》的注释,提出一套理性主义的思想。

  其实这套理论对读书人也不算新鲜了,就是在汉代王充的理论下,提出“天道自然”的观点。

  所谓“天道自然”,就是彻底扯掉儒学中有关“谶纬”“天人感应”等这一套理论,提出天地万物都是自己运动,没有在自然之外的神秘推动力。

  苏泽和王充的理论不同,苏泽又提出了“天理”和“人文”两门学科。

  研究“穷究天地之变,研究万物之理”的学问,被称之为“天理”,苏泽不仅仅将算学、格物放在“天道”之中,还将“天文学”也放入“天理”之中。

  而“明古今之经验,论今人得失”的学问,则被苏泽称之为“人文”,历史、文学和律法,都是研究“人文”的学问。

  苏泽也指出,“天理”和“人文”都是两门可以通往成圣之路的学问。

  穷究天理,研究万事万物的规律,就可以创造出改变世界的发现,这和儒家著书立作一样,都是一种“不朽”。

  研究人文,练达人心,能够研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从人文经验中提出启迪人民的思想,同样也是“不朽”。

  紧接着苏泽通过《大学》,提出了新时代的新道德。

  朱熹在给四书五经做注的时候,尤其重视给大学做注疏。

  他在提出了所谓的三纲和八条目,算是给后世儒家读书人提出了读书人修行的最终目标。

  三纲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所谓的“明明德”,就是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

  苏泽对此进行了批判,他提出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