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超聊,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

但为什么要做呢?

姜超继续说道:比方说我们有一个亿的用户在这个App里面,他们每个人各自添加了不少好友,比如失散多年的小学同学,比如前阵子在某个大会认识的某大咖……

但是加了好友之后,我们却从来没有机会聊天。

慢慢地,我们都不知道对方是谁了(或者是否还活着?)。

如果无缘无故强行去聊(撩),就成了『尬聊』了,大概对方就要把你拉黑了。

这种事也不是超聊中才有的,我们还记得,在超聊出来之前,我们每年过年、过节的时候通常都会收到各种朋友的祝福短信的轰炸。

为什么很多明知群发短信别人不看、不回,甚至会很烦,但还是要发?因为有太多的『沉寂人脉』,好不容易找个理由和他们打个招呼,告诉他们『我还活着』,当然不能错过。

说到这的时候现场观众猛的点头,确实,逢年过节信息实在太多太尬了。

所以这时候需要朋友圈的出现,给这个问题画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句号。

有了朋友圈,我们每天在朋友圈发布的内容,超聊好友是能看到的。

也许他跟你没有太多共同话题,但他至少可以点赞表示下存在感,表示一下他对你的关心。

于是通讯录里的陌路人升级为『点赞之交』。

而且你还会从某些朋友的朋友圈动态的点赞列表中发现:『咦,你们两个人是怎么认识的?』于是就有了一种『三角好友关系』。

这也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更多连接,因为有了更多共同的话题、共同的信任。

原本人与人之间在网络中都只是单线联系,但是有了超聊的朋友圈,人与人之间就变成一个三角更密集的网络关系了。每个人都成了这张密集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结点。

这样的网络,当然也就更稳固了,而超聊的用户也会因此产生最大的以来,就像前世的姜超一样,每天晚上不刷光一次朋友圈就不舒服。

还有一种更普遍的情况,有了朋友圈,我们很容易及时更新朋友们的信息,找到共同的话题。

比如我们常见的朋友圈评论:『你去泰国了呀,好不好玩?』、『生日快乐!』、『新婚快乐!』、『加班到现在么?』、『这么晚还不睡』……

在我看来,如果说超聊在做了陌生人社交功能之后奠定了它的移动互联网巨头地位,那么,朋友圈就是一个-->>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