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拦之,阻断水流抛鱼上岸,不合道家之理。”

    崔广轻思,看了眼回到主座上的始皇帝,轻叹道:“唐兄之言甚佳,吾未勘破也。”

    崔广只言说一句便又坐下,与唐秉交谈几句再没站起,群臣都看在眼中。

    群臣倒不会认为是崔广怕了李斯,或败了李斯——李斯要是一回合能败一大家,顿弱得赶紧把纵横侯爵位让过去。

    但群臣会认为,这其中定有什么问题是他们所不明白的,从而不敢在这个问题上轻举妄动。

    尉缭乃我大秦军事第一人,崔广,唐秉,皆是名满天下的道家代表人物。

    连他们三个都不想和李斯继续争执,而是要等下去,那我够资格乎?

    “书生讲授经文,传播思想,以此来反抗和批判大秦之政令,统治已为常态。这些读书人以古非今,妖言惑众,如此不法之事,竟连朝堂诸公都有人以此为常态。此可乎?不可也!”

    “造成这一切之根由,是六国刚刚统一,百废待兴。学术太过自由,思想不统一,社会风气差矣。如此下去不加以制止,陛下的威势就会下降,造反势力就会变大,破坏秦国安定也。”

    不是所有秦臣都审时度势,有好些秦臣在李斯言说之际想要站起反驳。

    他们大多都是刚有所动作就被身旁好友拉住,起立最多的也不过半身,就被好友硬生生拽回席位上。

    李斯越论述,始皇帝脸上的期许表情就越加明显。

    群臣又不是盲人,都看得见。

    无论多不赞成李斯言论,他们都必须让李斯把话说完。

    因为始皇帝想听。

    李斯在始皇帝默许下,整整在玄鸟殿说了一盏茶时间的书生非议朝堂之罪,会给大秦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开放思想对大秦造成的弊端。

    “……故,臣李斯,请史官将所有不是秦国之事的史书全部焚烧。天下家里有《诗经》,《尚书》,《墨子》,《公孙子》等百家书的,皆送至郡守,县令处焚烧,唯留医,卜,农等书籍传于世。各地除官府外,不得私自开办讲学,违者杀之。”

    语毕,李斯半躬其身。

    态度很是诚恳,虔诚。

    他对始皇帝的态度,就像是一个信徒对着侍奉-->>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