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天壤之别也。”

    “况且,本相所选之地,赵国是否愿意援助之,尚且两说也。”范睢随即又补充了一句道。

    “相国所言之地,是乃何处?”秦王显然有些心动了,当即又询问范睢道。

    “禀我王,微臣建议之进攻之地者,周朝王畿之地也。”范睢微微拱手,拜而道之。

    话音落下,众朝臣皆是议论纷纷。

    支持者有之,毕竟财帛动人心,周朝八百年积蓄,想想都令人兴奋不已,更何况,那里还有象征着天下的九鼎!

    反对者也有之,毕竟那可是周朝啊!怎么说也是自己的宗主国,如今兴兵而讨伐之,道义上说不过去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会不会引起各国的强烈反对,甚至成了一次六国伐秦?

    这联军的威力,可一点不会比赵国的大军小啊!

    “爱卿且细言之。”秦王自然也对其中利弊早有所判断,但一时间却也决策不了。

    当即,范睢微微拱手,随即继续说道:“微臣所四,攻打周王畿者有理由共四也。

    其一,曰名正而言顺。先王举鼎,崩于周地,先王虽勇武,但非短智之人,何故一气之下而举九鼎?而先王又是何其英武,何故因举鼎膑崩而亡?若非我王及时归来,又有太后相助,则秦之大业恐毁于内乱矣。

    其中种种皆是利于六国而害于秦,而其中又是否有周王室之身影?

    此事,虽已不可考,然君子之仇,十世尤记也,则周朝之罪可追、秦国之仇可报之也!

    一起吾王得之王位于先王兄也,攻之周朝,以告慰先王之灵,可谓名正而言顺者也!

    其二,曰财货之利也。周虽暗弱,然其八百年王朝之积蓄却非徒有虚名也,而洛都者,居天下之中,货通天下,赋税之足,不下咸阳也。取之,不仅周朝八百年积蓄尽为大秦所有也,更有连年之赋税以壮我大秦也。

    其利之盛,比之赵国攻胡之利,数倍而不止也。

    其三,曰占其地利也。若细细观之天下舆图,我大秦东出之道者,无非上、中、下三路而已。上则出河东战上党于赵也,其胜负未可知也。下则出鄢郢而战于楚,却受困于楚地之川流河泊也。至于中路,则被夹于函谷道中,难以突破也。

    若我军能得周王畿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