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赞同,有人反对,经营到现在,已经不是一边倒的局面了,那还担心什么?

    兵部尚书马文升一身红袍,他也是老臣了,威望极高,上来就说皇太子当着达延汗三子的面,显示朝廷在备兵,这不就是激着旁人来打你吗?这岂不是为了一己之意气,而置天下黎民于险境?

    继而也有官员反驳,「太子殿下是大明的储君,自然是要展现我大明的武功,朝廷整军之策本就是光明正大,何以不能示人?难道殿下不提,鞑靼人自己便瞧不见?!」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

    同程敏政说:「朝中有许多官员开始倾向于太子,缘由便是太子替他们脱去了投机之徒的后顾之忧,学宫也好、整军也好,说出去都是为国为民,可你我都知道,这其中有多少小人是为了自己的进身之阶所考虑?长此以往,朝中必为小人所占据。」

    他哪里知道,朱厚照的标准,并非君子小人,弘治时说用了许多正直之臣,结果呢?还不是有一大帮人欺上瞒下,大肆贪墨,国家的政治生态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有的时候,生态在逼着好人成为坏人。明朝的文官体系,就是逼着大家都成为‘道德模范,,到最后就很容易变成只讲道德,不讲模范。进一步推而论之,就会大面积出现那种皇帝这个言行不合圣人之道,那我便不干了的官员。

    这让朱厚照怎么治国?

    他不需要满朝的‘孔子,,他需要好官。

    而且干不好活的,不是说就惩治不了你。

    杨廷和上回还被申斥呢。

    说到底,他更为实用一些。当然,后世之君能不能模彷便不一定了。

    所以吴宽的担忧倒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程敏政听起来也觉得不难理解,只是忧虑,「东宫之谋通常都是有进有退,我们想要阻止,怕是也难。」

    「所以便更不能再这样拖下去了,我看需得联合大司马(兵部尚书别称)和朝中各同僚,来一次大谏!」吴宽勐地捶了一下桌子。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他们这些人,也是给太子温水煮青蛙才至今天的局面的,反正许多事都有人反对,但太子也在做。

    皇帝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再反对能反对到什么程度去?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