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在胜利进军的同时,李勖也率军从云中出发,在白道与突厥大军相遇。”

“唐军奋勇杀敌,突厥溃不成军。”

“颉利可汗,一败再败,仓皇逃窜,等逃到安全的地方,清点人数,只剩下了几万人马。”

“颉利可汗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开始动起了歪脑筋,准备诈降,拖延时间,等待明年水草丰足、马匹膘肥的时候,在卷土重来.

“于是他派心腹大将入大唐,请求归附。”

“李世民和满朝文武大臣商议,有不少人认为,现在几乎已经要把突厥灭国了,这已经是报了渭水之盟的大仇。”

“没必要再赶尽杀绝。”

“此时放他一马,可以彰显大唐的仁义慈悲,令天下各国更容易归心。”

“而房玄龄、魏征等人却认为这种话,不仅迂腐,更是愚蠢之言。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这么有利的条件,竟然不趁机,斩草除根,等到突厥再反叛,情势就和现在完全不同了。”

“那时想在彻底歼灭,恐怕也没有充足的条件了。”

“至于说放敌人一马,彰显大唐的胸襟宽广,这纯粹是拿大唐百姓生命开玩笑。”

“这些敌人敢侵犯大唐,他们就应该有灭亡的觉悟。”

“对于来犯之敌,在有利的机会而不与消灭,反而网开一面,会给四周的各国一种错觉,即使侵犯了大唐也无所谓,只要及时认错就可以了。”

“那大唐的天威何在?”

“以后是不是所有的异域都可以随意的侵犯中原?”

“我们既要行王道之事,又要以武力震慑,恩威并重,周围的番邦一族才会对大唐心生敬意。”

“李世民对魏征这番言4.5辞非常的赞同。”

“但他考虑到,现在无论李靖还是李勖,未必都能够擒住颉利可汗,他便心生一计。”

“他派鸿胪卿唐俭、将军安修仁去抚慰颉利可汗,允许他们投降唐朝。”

“李靖听到这个消息,对张公瑾说,使者到了突厥那里,突厥的防守一定就会松懈了,我们趁机出兵,一劳永逸。”

“张公瑾却犹豫不决,他说陛下既然已经答应突厥投降,我们恐怕再出兵就不妥了。”

“李靖却认为这正是消灭突厥的千载良机,一旦错过,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而至于使者唐俭等人,他们即此因此而死,也是为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