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溜号迟到领导准找他有事。弄得他好像经常干这事似的。这真是见了鬼了!

    领导相召是一定要去的。当他硬着头皮走进科长办公室时,没想到科长压根没提迟到的事,开门见山就问道:

    “守义,分厂那个厂医说她顶不住了,嚷嚷着要退休。你看把老蒋调过去怎么样?医务室那儿行不行?”

    杜守义迷惑了,“分厂那么忙吗?还什么顶得住顶不住得?”

    “嗨,她儿媳妇生了对双胞胎,她要着急回家抱孙子去。”

    杜守义听明白了。分厂厂医其实上半年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不过这时代可没什么一到点就退休的说法,更没社保中心这一说。

    人进了厂,关系就在厂里挂一辈子了。即使退休,你还是厂里的人,领的是厂里发放的退休工资。所以退休得打报告,然后由厂里批准。

    当然,绝大多数情况这只是走个形式,但制度就是这么个制度。

    这时代,像分厂老厂医那样延迟退休,再多干几年的情况也不少。到了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甚至出现了这种情况。到点退休是‘革命半截子’,弄不好要吃瓜落的。所以很多老工人到了年龄不敢退,年轻工人也顶替不进来,给正常用工带来了很多困扰。

    杜守义想了想,道:“我觉得没问题,现在各方面配合都很好,能忙得过来。您找过任医生了?这事该问她啊?”

    科长笑了一下,没回答。

    还用去问任医生?本来定下来走得是任医生,人家一番背后操作换成了老蒋。

    这事瞒不住人,科长更是一线经办人员,心里清清楚楚。只是没人和杜守义嚼舌根,他不知道罢了。

    科长不关心谁走,他关心的是医务室这个正当红的典型会不会受影响。听杜守义这么说他就放心了。

    “那我就通知老蒋了,医务室那儿你再多上点心。”

    “您放心,我一定好好配合任医生的工作。”

    回到小料房,杜守义颇有点唏嘘。

    他和老蒋闹过点不愉快,不过合作了这么些日子早过去了。

    听大勇说,他不在那段日子蒋医生很照顾他,还教了他不少西医的东西。比如开刀拔脓、外伤缝合什么的都教给他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