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段子,天天在鞍钢广播电台放。

于是管理体制再次调整,考勤制度不能由民主商议决定。另外让印粮票的工厂印制了鞍钢的“迟到卡”,每人每年有两张,其他一些偶然事件奖励还能发一些。

“在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鞍山钢铁公司的技术创新和制度革新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技术人员与工人中的技术钻研分子组成技术骨干团队。工厂领导与技术骨干的决策会议是促进工厂技术革新、制度革新的方式。”

“工厂领导与技术人员、工人代表的职代会是决定工人福利待遇、生产环境、生活问题等事宜的方式。”

“技术骨干团队的常态讨论会探讨工厂的工艺革新、技术革新,对较大的技术革命提出见解。”

“领导、技术骨干、工人群众要改进工作方法,既要紧张地踏实地工作,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会议不能不开,可不能开得太多,我们现在可开可不开的会议一律不开,以便于各级领导干部有更多的时间亲临生产第一线。”

“工厂要举办业余文化学校、在最短时间内扫除新工人中的文盲;开办技术训练班,迅速地培养熟练技术工人,壮大技术研究队伍。要通过技术表演赛和联合技术大赛,进一步鼓励广大职工群众的革命干劲和发扬大协作的精神。”

……

唐华把全文看完了。

制度革新和定版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法照抄一份所谓的“完美制度”下发了事,必须得由这个时代的人自己实践然后总结。

“在技术革新方面,你们的技术骨干团队要试着考虑本厂团队与上级研究院所团队的合作、分工、交流问题;在制度方面,工厂的财务是运营状态的晴雨表,财务部门在决策会议中的定位作用,你们此后应继续尝试和摸索。”

这还没完呢。还有工厂的推销部门……这个等以后再说吧。

在原来的历史位面,20世纪90年代,终于有人发现,当年的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有很多相似之处。

——福特主义/后福特主义不代表什么意识形态,它只是一种工业组织方式。比如50年代进入中国的“马钢宪法”——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厂管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