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

“红旗-3/S75导弹系统在苏联测试得比我们早,我们导弹旅也是先去的苏联学习训练,”空军防空部队何廷易司令员说,“虽然红旗-3的最大作战高度25000米,但要攻击24000米高度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何廷易先拿出了红旗-3的射程-射高剖面图,在图上,能打到24000米高度的区域不是35公里的射程半径,而是半径只有15公里的一个圆。

“除了有效射程缩减得厉害,红旗-3导弹在2万米以上,飞行速度也是会严重下降的。红旗-3导弹在推进剂刚烧尽的时候可达到1150米每秒的速度,在22000米就只剩450米每秒,在24000米高度就只有300多米每秒。”

第一旅有三个导弹营,也就是三个可独立作战的单位,每个营12个发射架,考虑到命中率和装填速率问题,至少要3个发射架一组部署。

算来算去,第一旅全部部署在东北,也无法堵截24000米的侦察机的飞行路线,至少在三分之二的海岸线,侦察机是可以偷偷溜进来的。

增加防空导弹旅的数量也很难,虽然中国造火控计算机和导弹控制模块造得快,可苏联造导弹和发射系统造得慢。国内的红旗-3生产厂还在建设中。

“鉴于超高空侦察机的拦截难度增大,我们的防空导弹数量也不可能无限增多,因此,百分之百地防御超高空侦察机的来袭是不可能的,”一名参谋说,“我认为,应该着眼于如何将频繁侵入我国的超高空侦察机击落一部分。”

“就是说,只能撞运气,美国侦察机恰好飞过我们导弹阵地上空,就把它打下来?”王炳章发问。

“如果我们能够击落其中一部分,比如说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那美国空军今后肯定也不敢往里飞了,”何廷易说,“这种损失率足够让美国人取消后续的侦察方案。”

王炳章:“那就算是一种权宜之计吧。这个方案原则上是可以执行,毕竟也能打下来美国飞机,但你们需要再多想想,如何再提高拦截的几率。”

……

1956年1月10日,上车。

1月22~28日,苏联国家计委,苏维埃全国自动计划计算与命令分发系统第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