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增产的稻种要来干嘛?丁颖把自己的发现写成论文《广东野生稻及由野生稻育成之新种》,然后就把此事忘了。

现在丁颖在工程院农学部,更多的是在研究水稻的光、热、水、肥对产量的影响,划分中国南方稻作带这些工作。

唐华:“丁老,您之前还研究过,证明了中国水稻是源于中国南方的野生稻,所以,您有没有想过,杂交之后的水稻没有像杂交烟叶、杂交土豆那样增产,真正的原因是竹黏稻与“犀牛尾”的亲缘关系太近了,因此显不出来杂交物种的增产效应?”

丁颖:……

第八十八章,托马森南海漂流记

“丁委员,唐院长如果是专门提的建议指出的方向,一定是有深意的,朝这个方向发展肯定能取得成果。”

工程院第一次大会最后一次会议,所有学部的委员们聚在一块儿。王大衍听丁颖说了这个事,立刻来了精神。

1951年他和唐华拆了一具苏联的原始夜视仪,第二年国产夜视仪就在朝鲜打得威风八面。然后是52年做到现在的“非接触式掩膜”光刻机,这个看似不可思议的机器最后也做了出来。

赵忠尧:“丁委员,唐院长跟你说的几句话都记下来了吧?”

丁颖:“我都抄下来了,一字不漏。”

赵忠尧:“那就好。唐院长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有天然的直觉,而且至今为止他的直觉全是对的。”

叶渚沛:“1952年底,我向上级提出在中国开展顶吹氧气转炉炼钢技术的研究,是唐部长让重工业部门全力支持,还把石景山钢铁厂的一个高炉和平炉让我拿去做试验。现在顺利突破了这个技术,对我国的钢铁工业帮助很大。”

丁老现在的工作单位是中山大学,平日只在南方水稻区打转,几乎不来北京。这次来北京开会,听这几个也是大名鼎鼎的委员众口一词,说唐华指出的方向十分重要,他简直是一愣一愣的。

“是,是,农学部已经给我这边申请调拨人力和资源了,我回广州就组织一支水稻种样考察队,进行详细的稻种考察。我也会重新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

……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