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现在的状态,好用的反潜直升机至少得250公里/小时的速度、最大航程800公里左右吧。

米里设计局的下一款直升机就不用活塞式发动机,改用涡轮轴了。然而1957年首飞的米-6是个最大起飞重量44吨的怪物,这又实在太重了。

下下一款米氏直升机更经典,米-8。11吨、速度250公里/小时、航程960公里,作为反潜直升机挺合适。然而米-8首飞是1961年,服役年份是1967年。

唐华:“可能这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海参做一个详细的反潜对抗推演。在引入直升机的设定下,反潜效能能有多大的提高,然后再反推回来,证明一款合格的反潜直升机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能,然后再提议苏联米里设计局、卡莫夫设计局朝这个方向发展。”

第八十四章,毛熊式反潜法

反潜直升机、固定翼反潜机为空中平台,反潜水面舰、具备反潜能力的潜艇分别是水面和水下平台,前三种平台间做到实时数据交互。

空投声呐浮标、拖曳线阵列声呐和海底预置声呐基阵概率定位潜艇,主被动舰壳声呐、直升机吊放声呐、潜艇声呐精确定位。

搜潜之后是打击手段,要多平台通用化的中/轻型反潜鱼雷、舰载反潜导弹、潜射重型反潜/反舰鱼雷。火箭式深弹在猎潜艇上用也挺好,抛投深弹估计还是算了吧。

这全套反潜体系,不知道能不能在60年代构建出来……这还只是中国中近海的反潜体系。

如果60年代想走得更远一点,至少得来两条直升机母舰。

唐华把这个规划的大体系写出来,自己也摊手苦笑。

这是建设一个作战体系,不是一件两件武器。难度自然比反舰导弹或防空导弹大,大概只有反航母体系才能和这个反潜体系的复杂度相比吧。

而且,这个体系建设到最后,苏联没有什么可以拿来用的。甚至可能中国和苏联要一起探索未知领域。

1955年的4月,唐华刘鼐在北京进行反潜技术装备体系的前瞻规划,萧晋光在大连进行3.22黄海舰潜对抗的复盘和各种反潜推演。

为了方便工作,船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