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铁道部成立铁道桥梁委员会,同年3月成立武汉长江大桥测量钻探队和设计组,开始进行初步勘探调查。

勘探调查的结果,如孙中山时期到蒋介石时期的前三次调查一样:这桥不好修。

当时国内的桥梁设计领域技术储备不够,就算茅以升上场担任设计组小组长,他也很挠头。

按照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计划,建造这桥得从苏联进口钢材,因此当然也有苏联专家组。

武汉长江大桥,就这样定下了苏联专家组总负责的架构。

大桥的关键技术、核心施工部分,由苏联专家负责。中方专家组在其中负责一些辅助设计。与其说是中苏共同设计,不如说是中国建筑、桥梁专家借这个机会向苏联学习特大公路铁路两用桥怎么设计、怎么建造。

比如苏联专家负责设计桥墩和桥梁,中方专家梁思成、唐寰澄设计了桥头堡。

当然客观地讲,这桥头堡设计得挺好看的。

……

1952年7月,时年仅39岁的苏联桥梁设计师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被调到武汉长江大桥设计组。

连他在内,苏联专家组一共有28个人,他们与中国建设者一起承担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的历史重任。

西林到达武汉时,正赶上长江大水,酷热难当。

中方安排苏联专家上庐山,在凉爽安静的环境中工作,但西林执意留在武汉,直奔大桥建设主题。

西林不是建国后才来中国的桥梁专家,他跟中国打交道很早,1948年就在东北,帮助东野铁道纵队抢修被破坏的第二松花江大桥。

1949年,西林再次来华,担任铁道部顾问。1952年他被挖到武汉时,他正在成渝、兰新铁路工程组,负责这两条铁路的桥梁设计。

西林对这次突然的调动有些纳闷,成渝、兰新铁路这时候还没完工呢。当然,这是中国方面提出的要求、苏联援华领导部门许可的调动,西林当然遵命。

原因其他人不知道,但唐华知道。要想让武汉长江大桥提前通车,只需要做一件事:提前把西林同志弄过去。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