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城市,某一部分人正在掌握领先于世界的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方法,另一部分人在为中国补上19世纪就拉下来的课程——工业化。

武钢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关内兴建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此前所有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都在东北兴建。

1951年,主席在会议上说“钢铁工业不要全在东北,关内也要有,我看武汉那个地方就有可能搞一个。”

从1951年起,中苏勘察和规划专家在武汉附近考察煤、铁潜力、做交通和钢铁厂厂址的规划。

1952年初,初步的勘察结束,结论是武汉附近的煤铁资源可支持建设一个大型钢铁厂,交通能够满足要求,钢铁厂厂址列出了几个土质地质条件很好的备选方案。

初步勘察报告出台后,唐华带钢铁工业局的队伍再来了一趟,现场敲定武钢地址定在武汉青山区。再经过几个月的筹备,1952年10月,武钢的建设正式启动,目标是1955~1956年出第一炉钢。

唐华结束争论、提前搞到了资金,让武钢比历史上更早地开工,此外还在武汉布置了依托武钢的武特钢、武船、武重。

唐华本来认为长江流域建造的舰船不需要蒸汽轮机,只规划柴油机和未来的燃气轮机企业,但此时电力工业需要在南方建设火电站,因此最终还是需要一个武汉锅炉厂和汽轮机厂。

这些所有的企业,基本盘都是武钢,或者说武钢是这些的企业的基本盘之一。

1953年的夏天,苏联的钢厂设备还没到位,已经聚集在武汉的建设者已开始预先搭建厂房、道路、宿舍等配套设施。

……

刘玉素活了26岁,从纺织作坊到建筑大队工作了6年,从来没见过震动器。

这一天,刘玉素带着妇女突击队正在青山区浇灌水平栈桥基础时,吴丽跑来找她,大声喊道:“玉素!震动器到了,领导让我们去建设指挥部领两台来用!”

刘玉素:“什么震动器?干什么用的?”

吴丽:“我也没见过,反正是浇灌要用的。这震动器用过的工作队都说好,电钮一按就突突突突一大片,速度又快质量又高。”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