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里伊奇,我需要计算出这22枚导弹在执行这些控制指令的时候,飞行状态的变化量以及加速度。”

伊里伊奇摸摸自己稀疏的头发,拿起笔来就开始在草稿纸上演算。

“喂,第三特别局不是有计算机的吗?”唐华问。

“如果你对数值精度要求不高的话,手算就够了。”伊里伊奇嘴里说着,手一直没停,说完话的时候已经列好方程在演算第一枚导弹的参数了。

唐华耐心等伊里伊奇算完22枚导弹的飞行状态,全部结果得出来之后,唐华似乎发现了有价值的东西。

“这个,57G。这个,42G。计算确认无误吗?”

伊里伊奇再看了一眼结果,“没错,这两枚导弹的最大瞬时加速度很高。”

S-25防空导弹最大机动过载,设计值是30G。比如一个体重150斤的人,本来脚承受的重量是150斤,30G的时候他的双脚承受的重量就是4500斤。导弹在设计时考虑到余量,大约极限值是40~45G,超过这个数字,那脚无论如何都承受不了这个重量,导弹就被压垮了。

这两枚出现了57G、42G异常大加速度状态的导弹,就是4枚飞行中折断的导弹中的两枚。

那么问题来了,另外两枚导弹并没有出现异常的大加速度,为什么也折断了?

不解决这两枚导弹的问题,那唐华的推论还是不能成立的。

把空气动力学专家伊里伊奇踢飞,唐华招来了控制系统和操纵舵面电机系统的负责人。和这两位交流了足足半天,终于配合上了,得出的结论是,这两枚导弹也是瞬间加速度超标,虽然控制系统发送的指令在理想状态下不会让导弹的加速度超标,但控制舵面和电机的时滞让导弹出现了空气动力理论计算之外的异常摆动,最终一枚导弹整个横摆过来像眼镜蛇一样用肚子朝前飞,一枚导弹在天上打螺旋,然后纷纷解体。

……

24小时之后,唐华就已坐在奔驰的列车上,沿着伏尔加河向东南开去。

唐华提出了导弹故障产生的可能原因,如何验证?其实也不复杂,去靶场打四枚导弹,复制那4枚折断的导弹的控制参数。如果导弹还-->>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